山丹县创新景区党组织联建模式,围绕“优质服务、应急处突”重点任务,探索推行地企联谊、组织联建、党群联通、开发联营、成果联享“五联”机制,有效整合党建资源、行政力量和市场主体,助力景区运营管理更高效、服务供给更精细,为千年马场注入党建“红色动能”。
地企联谊聚合力。打破行业壁垒和管理界线,建立县委、县政府牵头,中农发山丹马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共同参与的常态化联动工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在党的建设、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8个方面的职责任务,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破解难题,为景区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以打造5A级景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联合编制《山丹马场生态旅游规划》,将生态保护、景区建设、服务提质、应急处突等一体谋划、整体布局,完成草原围栏改造、景区步道升级等一批基建项目,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共进。
组织联建固根基。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以山丹皇家马场旅游公司为主体,融合山丹马场一场主管部门和文旅、自然资源等9家单位成立马场景区党建共同体,建立需求、资源、工作“三张清单”,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第一召集人,组织召开联席会议4次,梳理设施改造、服务优化等需求清单15项,成员单位结合职能列出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资源清单9项,匹配形成项目建设、旅游IP策划、应急救援等11项工作清单,让各类主体变“单兵作战”为“集团攻坚”,合力解决了服务保障滞后、应急力量薄弱等一批难点堵点问题,景区管理效率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党群联通优服务。开展“党组织推荐放心店”评选活动,首批挂牌餐饮、文创等“放心店”14户,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景区服务质量整体提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平急结合、应急支援”工作机制,在游客服务中心、景区热门线路设立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站8个,提供分流引导、信息咨询、应急救助等服务2800余次。推行“景区+农户”发展模式,对110名“马倌”实行服装标识、马匹编号、骑乘线路、价格公示、保险保障“五统一”管理,实现服务保障、经营收入、旅游体验和游客投诉“三升一降”。
开发联营添动能。探索“项目共商、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联营模式,党建共同体牵头引进兄弟同程信息有限公司参与景区运营,合作开发民俗文艺演出、星空露营等体验项目,配备共享观光车168辆、共享无人机20架,全面提升景区“硬”实力。聚力打造“生态观光+研学教育”文旅产业链,深挖鸾鸟湖湿地、祁连雪峰等景观资源,成功举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题直播、祁连山交响音乐会等活动22场次,年内累计接待游客8万人次,经营收入突破500万元,推动生态“颜值”变文旅“产值”。
成果联享促共富。探索景区发展与乡村振兴反哺路径,将高庙农文旅融合产业园、土豆驿站“串点成线”,打造“S590—山丹马场文旅融合”精品旅游路线,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组建景区直播团宣传推介文旅资源,吸引游客观光打卡,辐射带动各类市场主体经营收入突破2000万元,沿线58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持续深耕农特产品开发,支持“丹马”菜籽油通过“甘味”认证,马场牛肉酱、牦牛肉干、野生菌菇、酸奶等生态食品销售额达到460万元,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农旅共富”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