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以教学科研强、服务保障强为目标,研究制定“抓班子、抓队伍、抓课改、抓科研、抓教学、抓保障”六项重点措施,着力构建“市委党校龙头带动、干部学院品牌引领、县区党校特色鲜明、市县党校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抓班子、强引领,全面提升工作推动力。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塑造新时代党校(干部学院)新形象。突出党委主体责任,强化党对党校(干部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校(干部学院)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纳入党委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成为常态。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加强校务委员会建设,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把党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抓队伍、聚人才,全面提升办学承载力。优化运行体系,合理确定事业人员管理和专技岗位占比,建立自主选拔优秀管理人员绿色通道,探索建立劳务派遣或聘用制方式引进管理、教学人员制度,有效充实和壮大办学力量。推进人才强校,柔性引进重点学科领域省内外专家人才,实施师资培训提能工程,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建立教师赴基层下派挂职、实践锻炼、蹲点调研长效机制,引导教师将理论教学和实践体悟相结合。培育名师名家,建立健全以培育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的名师名家培养机制,加大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推荐和培养力度,实施“教研骨干锻造”工程,培养造就青年教师拔尖人才、学术领军人才。
抓课改、建体系,全面提升品牌竞争力。拓展课程开发模式,建立健全课程开发制度、教学科研年度基础工作量设定办法,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等多种模式挖掘课程资源,打造适应大规模干部培训需要、符合干部教育规律、能够为学员长期教学使用的课程体系。打造特色精品课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动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务实管用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推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共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结构化研讨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开展沉浸式教学活动,不断增强学员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抓科研、促咨政,全面提升基础支撑力。聚焦咨政服务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科学设置学科门类,积极构建具有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着力锻造专业化学科团队,协同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搭建科研合作平台,加强与市县党委政策研究部门、政府职能部门的深度合作,通过部门“荐题”、党校“构思”、联合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咨政成果的应用价值。推动成果转移转化,畅通市县党校(干部学院)与党委、政府的沟通渠道,推动咨政成果转化为政策文件或工作举措,不断扩大咨政成果的影响力。
抓教学、严管理,全面提升制度执行力。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课堂组织、学员考核、效果测评等教学流程,建立教学计划评估审核机制,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质量评估机制,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完善选题确定、备课试讲、评审打磨、专题使用、评估评价、精品课再造等全链条质量管控机制。健全学员管理制度,推行班前预备会“讲纪律、立规矩”制度,构建评价客观的学员考核制度,严明课堂纪律和生活纪律。落实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办法,切实以制度规范促管理提效。
抓保障、增后劲,全面提升发展驱动力。推动市县融合办学,构建“大党校”格局,一体建设“师资库”“课程库”“案例库”“基地库”“学员库”,推进教学共管、科研共抓、人才共育、平台共享、资源共用、制度共建。加强基层党校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党校实体化建设和运行,同步推动优质课程资源下沉,着力解决基层党校师资短缺、课程匮乏等运行难题。完善激励保障措施,建立改革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办法、教研成果奖励机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每年列支专项经费,支持甘肃会宁干部学院改善基础设施、开展师资培训、开发精品课程、提升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