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把建设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作为培养人才的有力抓手,以高层次优秀人才为牵引,以专家工作室为平台,以科研攻关、服务基层、带徒传技为着力点,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互融共促。
聚焦产业所需,打造人才聚集阵地。深入推进“一产业一人才支持计划”,按照“建一个工作室、集一个专家团队、育一批本土人才、促一项产业发展”的思路,制定出台《张掖市优秀人才专家工作站(室)命名管理办法》,明确专家工作室申报条件、组建程序、职责任务、评估考核、支持政策等。聚焦“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围绕工业经济、综合能源、生态环保、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按照“单位申报—审核推荐—综合评价—命名挂牌”等环节筛选建室,创建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攻关为一体的专家工作室83个,全力推动人才资源向产业发展一线聚集。
发挥头雁效应,构建人才培养矩阵。把选准选好专家领办人作为工作室的建设重点,精准摸排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创新创造力强、社会认可度高、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人才,择优确定为工作室领办人,实现“选准一人、引领一群、带动一片”的示范带动效应。着眼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工作室坚持头雁领航,采取“1名领办人+3名重点培养对象+N名后备人才”的梯次培养模式,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手把手进行“传帮带”,越来越多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和优势学科,注重向外借势借智借力,积极与兰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共建科研平台,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等专家人才,通过“周末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方式办讲座、作指导、带徒弟,带动培育本土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赋能基层发展,放大人才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工作室专家人才专业优势,组织团队成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咨询建议、讲座培训等服务活动,最大限度推动人才、项目、资源下沉基层。围绕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痛点,专家工作室常态化开展项目攻关和课题研究,通过研发新产品、改良新工艺、推广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兰标生物黄志勇专家工作室研发的“无下水道资源循环利用卫生系统”成为北京冬奥会无水卫生间供应厂商,让“张掖制造”大放异彩;传奇乳业李峰专家工作室精心研发高端有机乳制品,助推企业品牌实现从“甘州奶瓶子”到“甘肃奶牌子”的飞跃。
强化要素支撑,激发人才创业热情。市委人才办为专家工作室统一授牌,建室单位提供固定场所和设施设备,保障工作室正常开展工作。紧盯“培养人才、科研攻关、交流推广、服务发展”四项重点,指导工作室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季度调度、年度考核、期满评估”的全周期管理模式,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工作室建设运行和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评,确保工作室高效运行。健全财政支持机制,连续两年给予考核合格的专家工作室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对实绩突出、年度考核优秀的专家人才,在重点项目申报、职称评聘、人才评选等方面给予倾斜,激发专家人才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