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家风、党风、政风作为领导干部日常作风的折射镜,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公信力,关乎人民的福祉。党员干部当严于修身、治家、用权,在家风、党风、政风建设中守规矩、知进退,驭“风”谨行,以“严”的姿态助推风清气正生态,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脚步从容。
严于治家,以“润物细无声”的韧劲涵养醇正家风。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教家风,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与家风建设息息相关的不仅是“小家”之好,更是“大家”之强。纵观古今,司马光、曾国藩等历史先贤,周恩来、张闻天等革命先辈,无不以家风建设的“跬步”,处处诠释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及对国家的信仰。他们的家风精髓,穿越历史的长河依旧闪耀,激励影响着千千万万家庭向上向好。反观那些贪官污吏,往往因家风败坏、“不拘小节”而最终导致口碑崩塌、家庭破裂,甚至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良好的家风和家庭道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助人修身立德、明志致远。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与子女成长,更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家风正则根基稳,家风不正则贻害无穷。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从严治家,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以优良家教家风推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善。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积极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严于修身,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清醒赋能廉洁党风。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望百年,正是因为发扬了大无畏的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才能攻克一个个难关,历经百年沧桑仍然风华正茂。肩负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面对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考验,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时刻铭记“初”不可轻犯、“小”不可轻视、“欲”不可轻为,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下立住脚,在利益诱惑的围猎前定住神,以“铮铮铁骨”筑牢忠于操守、勇于担当、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及时回应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注重防范化解脱离群众、动摇根基的风险,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带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不断迈向新的胜利。
严于用权,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执着营造清正政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员干部要强化正确执政观念,准确把握“人民公仆为人民”的价值追求,自觉淡化“官念”、放下“官样”、丢掉“官架”,勤政为民、亲民爱民,牢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防线,让权力经得起多方位监督,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驰而不息转变工作作风,切切实实改进工作方法,多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有的放矢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坚持政策出台执行与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相结合,少一些“花架子”,多一些实举措,把“人民满意度”外化于行,言必信、行必果,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所向、民心所归。面对改革路上的困难挑战,要主动跨前一步,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思想上的革故鼎新、方法上的破旧立新、行动上的守正创新推动难题一个个攻克、矛盾一个个化解,用实干实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广,前景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