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四优”聚英才 增智赋能促发展
陇南市深入推进人才赋能工程
加强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新时代,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
今年以来,陇南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聚焦建设“三城五地”,深入实施“人才赋能”工程,抓引才优结构、抓育才优素质、抓留才优生态、抓用才优机制,着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
“六个一”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工程、“龙江之光”人才培养工程、“山水陇南”人才服务卡、市级重点人才项目、“三必访、四必帮”……一项项人才引育机制陆续建立,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相继出炉,一批批各领域英才不断成长,正在转化为推动陇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抓引才优结构
盘活高质量发展“源泉活水”
人才集聚,则事业兴旺。
陇南紧盯需求导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向“高、精、尖、缺”人才抛出橄榄枝。
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人社、教育、卫健、工信和部分重点学校、医院、企业负责人组成人才招引团队,走进清华、北大、复旦等“双一流”高校,宣传引才政策,开展招引工作,现场签约就业意向250余人。
在全职引才方面,发布集中引才公告3次,开展赴外引才活动12次,统筹实施“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人才引进招聘项目,“一事一议”从市外点对点靶向招引高层次人才,全年引进招聘各类人才近2000人。
在柔性引才方面,深入实施“六个一”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工程,召开首席专家顾问聘任暨专家人才座谈会,13个首席专家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攻关70次,破解瓶颈问题53个,与56个高等院校、17个科研院所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发挥协同创新基地、专家工作站、驻外人才工作站等平台作用,柔性引进引领和服务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为5个市级专家工作站增聘专家人才65人,邀请31名清华大学在校生来陇南开展社会实践,争取青岛选派334名专技人才到陇南指导帮扶。深化教育、卫健、科技领域“结对式”帮扶,深度链接外部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缺”人才活跃在陇南的不同行业领域,正在用智慧和力量,推动陇南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向前。
抓育才优素质
集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陇南加强人才培养培训,为人才成长“搭桥架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
2024年12月中旬,全市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研修培训班在武都举办,来自不同县区、不同行业系统的42名市级领军人才和陇南青年英才进行集中学习,淬炼思想、立根铸魂、激发活力。
聚焦农业林业、白酒酿造、有色冶金等特色产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吸引和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陇南师范学院、市经济林研究院、市农科所、市教科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实施了一批基础性原创性科研项目。
一年来,陇南认真实施第四批“龙江之光”人才培养工程,遴选30名基层青年骨干人才到市直单位研修。组织市级领军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开展90余场次帮扶指导。推荐6人新入选省级领军人才、8人入选陇原青年英才、10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入选“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选派12批449人参加省级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深化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186名帮扶团队成员结对帮扶当地团队49个、本土人才558名。选派524名专技人才到青岛研修学习,在青岛培训党政人才2915名、专技人才5643名。成县深化与陇南师范学院人才发展合作,建成产学研基地4处,专家工作站2处,在17个乡镇全部建立了人才工作站。两当县持续开展“美丽两当·红色福地”人才志愿者推荐认定工作,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示范带动效应,为基层一线孕育出更多的“田秀才”“土专家”。康县与清华大学签订劳动合作实践协议,邀请28名清华大学师生在当地开展为期20天的“耕读——劳动教育”实践课,组织41名党政干部和致富带头人赴清华大学开展培训......
一系列“养成计划”的实施,为陇南培育出更多行业翘楚、业界精英,绘就出一幅人才事业发展的新蓝图。
抓留才优生态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环境好,则人才聚。
陇南认真落实人才优待政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广大人才在陇南“身心两安”。
《“山水陇南”人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陇南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全方位细化完善引进人才户籍办理、社保医保、税收政策、安家补贴、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就医保障、文旅服务、出行服务、金融服务等政策体系,提升了人才工作整体效能。
一年来,陇南持续健全留才机制,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各级领导主动与新引进人才结对子,自觉履行“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做到“三必访、四必帮”,及时协调解决引进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成市县(区)两级人才公寓183套,对58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安家补贴,向39名人才发放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贷款2762万元。对全职引进的全日制博生和硕士研究生,提供1到10万元不等科研经费。积极组织高层次人才多形式开展研修考察,重要节日开展专家人才走访慰问,组织开展健康体检等,增强专家人才获得感荣誉感。深入开展典型引领行动,加大优秀人才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尊才爱才重才”浓厚氛围。礼县、康县实施人才“暖胃”工程,对非陇南籍青年人才发放就餐补助,切实增强人才归属感获得感。宕昌县举办庆元旦·迎新春人才专场晚会,为引进人才、“组团式”帮扶人才落实安家补贴、生活补助54.05万元。武都区在官媒平台设立《人才面对面》《人才风采榜》专栏,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事迹……
一系列有力举措的落地实施,正推动更多优秀人才把对陇南的关注向往转变为走进陇南、留在陇南、投身陇南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
抓用才优机制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陇南坚持科学合理用才,注重在一线培养、一线锻炼,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的陇南篇章中为各类人才架梯搭台、铺路领航,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成有所获。
紧盯建设“三城五地”和推进“十大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建立完善专业人才库和需求目录,做到人才需求面对面、点对点精准对接、双向奔赴。立足资源禀赋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合一”,围绕全市特色山地农业、地域优势工业、文旅康养产业、新兴数字产业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攻关机制,持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热情。
一年来,陇南出台市级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办法,精心谋划实施重点人才项目,围绕油橄榄、花椒、白酒酿造等重点产业链,投入918万元实施58个重点人才项目,储备项目83个。徽县围绕有色冶金、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链,建成12个产业链协同创新基地和专家工作站,24名高层次专家人才与72名青年人才建立帮带关系,人才队伍建设更有层次、更具活力。文县选派197名科技专员、金融专员到乡村振兴一线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西和县“组团式”帮扶成效突出,2024年县一中高考特殊线达线率较上年增长6.71%,本科达线率增长4.01%......
一系列用才机制的持续优化,有力推动了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立足当下,处在政策利好密集释放,动能优势加速蓄积的陇南,人才活力持续迸发,必将为推动陇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文/ 记者 靳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