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团小麦产业组指导打造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绿色示范基地。(定西市委组织部供图)
眼下,正值中药材采收、加工时节,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麻子川镇中药材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团专家们的身影穿梭其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面对面答疑解惑,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地头。
这是定西市“组团式”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定西市成立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议事协调小组,明确教育、卫健、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具体职责,建立日常联络、对接协调等五大工作机制,做到同题共答、协同联动,共同推动任务落实。
科技特派团通渭县中药材产业组在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定西市委组织部供图)
“来了最强‘智囊团’,群众的产业振兴路越走越宽了。”提起帮扶团队带来的新变化,药材种植大户陈祥连连点赞。定西市地理条件独特,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牧草等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科技特派团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组建11个产业帮扶组,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151个、先进技术16项,解决关键技术31个,打造中药材、小杂粮、苹果等“土字号”“乡字号”品牌7个,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走进渭源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整洁明亮,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多样,群众就医井然有序。而在前几年,“没人没钱没设备”“医院服务差、技术差”还是深深困扰当地群众就医的难题。在帮扶干部人才的牵线搭桥下,3个重点帮扶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教育卫生配套,建成数字化生化实验室、共享教室等一批先进的医疗和教学设施……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看病不出县”的美好愿景,大山里的孩子也能享有优质的教育教学条件。
科技特派团成员在中药材加工车间开展技术指导。(定西市委组织部供图)
如何借助“组团式”帮扶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西市坚持“输血”和“造血”双管齐下,大力培育本土人才,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老邓是渭源县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科技特派团的指导帮带下,他被评为中药材种植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团指导我们学习运用黄板诱杀害虫技术,这不仅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使得上市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技术人员还定期指导我们科学扦插,真是把服务送到了我们家门口。”
为努力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科技特派团成员深入开展以联基地、联产业、联项目、联乡镇、联合作社为主要内容的“五联”活动,全覆盖联系所有镇村,361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讲解、示范服务等方式培训群众5355人次,采取“科技特派团+师徒结对”方式,帮带培养本土人才217名,结对帮带本地技术骨干人才252人。
为让帮扶干部人才安心干事,定西市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系帮扶干部人才机制。“通渭县在相关企业和产业基地建立了工作站,并从办公、食宿、交通出行和项目支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为我们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甘肃农业大学教授、通渭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常磊表示。
在帮扶干部人才与当地群众“手牵手”共同努力下,定西市发展短板快速提升,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希望的种子在这里播撒、萌发,焕发勃勃生机。岷县荣获“中国猫尾草之乡”称号;“渭源白条党参”进入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通渭县人民医院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建成5G远程数字化手术室……这一项项来之不易的成绩,都是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