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追寻“甘肃”足迹 瞄准发展“关键词”

来源: 陇西县委组织部 米璐 更新于: 2024-10-14 15:42:38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天水、兰州等地考察调研,不仅关切着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民生工程取得的成效,更以高瞻远瞩的目光,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寻总书记的“甘肃”足迹,瞄准“特色产业”“为民服务”“绿色发展”关键词,秉承使命、砥砺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努力绘就富民兴陇新图景。

从“一树一果”“一窟一庙”中瞄准“特色产业”,依托“地域优势”,以“创新引领、产业融合”之策,激发陇原新潜力,绘就“产业兴旺、地域繁荣”的致富图景。在天水市,习近平考察了麦积山石窟、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伏羲庙,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等情况。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这一深刻洞察,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袤无垠的西部大地,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与璀璨的文明,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沃土。“繁星点点照前路,产业发展正当时。”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壮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璀璨星光,广大党员干部应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领群众善用现代科技之光,点亮特色产业之路。一方面,深挖自然资源潜力,以智慧农业为翼,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精准种植、智能管理,提升品质与产量,同时打造地域品牌,让每一份农产品都成为传递地方风情的文化使者,实现价值倍增。另一方面,激活文化基因,让古老文明与现代创意碰撞交融,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开发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游历中感受文化的温度,也让民族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一点一滴”“一老一小”中瞄准“为民服务”,关注“民生工程”,以“无微不至、春风化雨”之力,加快陇原新步伐,绘就“其乐融融、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苹果基地肯定引洮供水工程成效,鼓励多建惠民工程。在兰州社区强调社区工作的核心是服务居民,要抓好“一老一小”两个重点。无论是建设惠民工程,还是抓好“一老一小”,都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深刻体现,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鲜明标志。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民生福祉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将“事事放在心上”,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公共服务的优化,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实施,都是对人民需求的积极响应。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关乎家庭幸福。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将民生之网织得更密更牢。在老有所养上,要聚焦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广智慧养老模式,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幸福安康。在幼有所育上,要致力于构建更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同时,要善于从细微处着手,在每一件看似微小却关乎民生福祉的事情上,都要倾注心血,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止于表面,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从“一山一河”“一风一光”中瞄准“绿色发展”,聚焦“生态保护”,以“节能减排、能源转型”之措,打造陇原新生态,绘就“山清水秀、万物共生”的和谐图景。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风光能源开发利用日益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深耕“绿色田野”,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进“绿色实践”的广袤天地,探访“清洁能源”脉络,体验“低碳生活”韵律,品味“绿色经济”硕果。将“可再生的能源”“可持续的模式”“可复制的经验”串联成线,镌刻于心,以“绿色探索者”的姿态,融合“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在深刻理解资源环境“有限性”与“宝贵性”的前提下,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要促进“产业、科技、生态、社会”的深度融合,于绿色转型中,让城市乡村焕发新生,成为绿意盎然、生态宜居的现代典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关键点。瞄准“绿色发展”这个关键词,引领我们向着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未来加速迈进,让蓝天白云不再是奢望,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共创一个既繁荣又美丽的陇原大地。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209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