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专业机构赛迪顾问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显示,甘肃兰州新区化工园区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化工园区榜单,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百强化工园区。近年来,兰州新区牢固树立“产才融合”理念,抢抓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化工产业转移升级的机遇,统筹推进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平台与项目同题共答、政策与服务同步发力,累计引育化工产业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汇聚创新团队70多个,吸引集聚2万余名优秀人才在化工园区创新创业,有力支撑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集群成势。
坚持“人才+产业”同频共振
提升产才融合“集聚效应”
“在化工园区规划伊始,兰州新区就以甘肃化工行业基础厚实、技术密集、人才聚集等有利条件为依托,打造千亿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经过五年多的建设发展,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化工产业集群显现‘集聚效应’,呈现出了强劲发展势头。”承担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姜锦介绍,目前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已累计引进东瑞制药、康鹏科技等项目260余个、投资超640亿元,建成投产项目120余个,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2家,规上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围绕更好服务保障化工产业发展,兰州新区紧盯化工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政策“四张清单”,近四年举办大型人才智力交流大会60余场次,累计引进化工产业人才和解决企业用工达8.1万余人。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进院士20多名,汇聚创新团队70多个,助推化工企业“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成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打破垄断和替代进口120种、出口外销220种,实现了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坚持“平台+项目”同题共答
增强互促共生“乘数效应”
聚焦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兰州新区全力推进“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建设,举办“科创中国”绿色化工高端论坛、“液态阳光”院士专家论坛等高端论坛10余场次,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化工技术和设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推动园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吸引6家与院士合作的企业、10余家配备博士专家团队的企业入驻。
位于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是新区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团队合作最具典型意义、最有影响力的中试项目。该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路径,在2021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荣获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目前,李灿院士团队正在推进10万吨级“液态阳光”甲醇项目产业化。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是西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高地,旨在培训实用型、技术型高素质人才,目前已建成院校13所,入驻师生15万人。为充分发挥职教资源集中优势,兰州新区出台《兰州新区产教联合体建设方案》,引导化工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支持院校在化工园区“访企拓岗”、实践教学,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0多家,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贯通融合、互惠共赢。
坚持“政策+服务”同步发力
提升成长发展“磁吸效应”
围绕人才全链条服务,兰州新区出台《兰州新区化工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办法》《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等化工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政策,高标准建设集研发、中试、转化、实训、生产为一体的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成功孵化高新技术企业6家,落地产品超588种,打破国外垄断产品18种、替代国外进口产品91种,形成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融。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创新创业便利度,兰州新区全面实行“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在化工产业招商引资、手续代办、项目建设、企业运营、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实现企业办事“零跑腿”、解决问题“快准实”,努力让化工人才在兰州新区创业有机会、创新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温度。
甘肃莱安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所有手续都由园区帮办,我们自己‘零跑腿’,还享受到多重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让我们很快进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