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扎实推进“人才赋能”工程,人才工作稳步推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彰显。
坚持党管人才。健全责任体系,把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落实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项目就要抓人才、引企业就要引人才的要求,加强对重大政策、重点问题、重要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今年先后召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联席会议,为全区人才工作定调布局。统筹管长远、抓当下,制定“人才赋能”工程重点任务5年落实清单和2024年推进计划,印发人才工作要点,努力把政策规划制定好、人才队伍引育好、人才环境优化好。
优化配套政策。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构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比较优势。持续抓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110项措施”落实,进一步授权松绑放活,在岗位评聘、职称评定、薪酬分配等方面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有序畅通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引导人才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集聚。着眼长远,围绕服务全区人才发展战略、聚集创新创业人才,联合公安部门首次建立崆峒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便利化应用工作协调机制。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项目申报和管理流程,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激励人才更好发挥作用。
注重引育并重。灵活运用走出去与请进来、全职与柔性、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引才聚才。聚焦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九大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靶向引才,先后赴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签约急需紧缺人才170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聘请高级专家教授3名,力争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激活一个产业、培养成长一批本土人才。推行“人才+项目+基地+产业”模式,实施崆峒区平凉红牛产业链高层次人才培养省级项目、崆峒区芹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及人才培育市级项目,带动培养平凉红牛、蔬菜等专技人才150人,培育乡村振兴领头雁12人。
壮大人才队伍。定期摸底各类人才数量、结构、流失等情况,全面掌握底数现状,明确人才队伍建设方向和重点。着眼全区发展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倍增计划,人才队伍建设由传统的六支队伍拓展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管理、乡村振兴、社会事业、哲社文艺、生态环保7支人才队伍,促进人才工作与发展深度融合、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深化人才再培育工程、人才帮带,及时推荐申报省市人才项目,选派48名专技人才赴天津市河西区交流学习;从农业农村、林草、卫健、文旅等部门优选17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5支服务团队,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万余人,乡土人才规模进一步壮大。
营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春节慰问各类人才48人,第一时间办理答复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积极回应人才工作关切。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卫生、教育、人社、科技等行业人才工作经费有效整合,落实人才生活、住房补贴等待遇,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提供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吸引各类人才扎根崆峒、施展才华。为“陇原人才服务卡”C卡人才发放《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引导广大人才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定不移跟党走。大力宣传人才典型,及时发布人才公告信息,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