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推行微“网格、阵地、管家、讲堂、积分、产业、调解、服务、风尚、监督”为内容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具体措施,推动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
找准“落脚点”,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构筑“微网格”,健全治理架构。推行“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全县221个村(社区)划分为1466个微网格,择优从村民小组长(楼栋长)、“五老”人员、致富能人及优秀党员中推荐确定网格员1466名,通过包网入户、包组到户等形式,常态化开展走访联系,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打造“微阵地”,夯实治理堡垒。围绕夯实村级组织基础,投入党建经费84余万元,先后改造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8个,科学合理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区域,规范设置服务窗口,不断扩展服务功能,建成集学习、活动、服务、调解、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员志愿服务驿站223个。智享“微管家”,提升治理水平。探索“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窗口向下延伸,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整合智慧城市、数字乡村视频监控等信息化资源,建成县级智慧综治中心、乡村视频会议系统,推动“雪亮工程”增点扩面,在重要路口、路段安装摄像头912路,强化薄弱区域监控覆盖,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优化“微服务”,强化治理能力。推行“办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设立“党员帮办”服务岗212个,鼓励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当好“代办员”,提供上门“帮办”服务,累计办理服务事项860多件,服务群众3000多人(次),坚持“四必到、四必访”,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体活动,先后帮助各类生活困难家庭实现“微心愿”1200多条。
选准“切入点”,激发乡村治理动能。开展“微讲堂”,筑牢治理基础。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微信平台等阵地,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业务等教育培训430多场(次),邀请“田秀才”“土专家”“新农人”等乡土人才举办“田间课堂”260多场(次),组织“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等组成“微讲师”团队,开展道德法治等理论政策宣讲240多场(次),受益党员群众4.2万余人(次)。探索“微积分”,强化治理激励。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积分超市185个,将积分制与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示范创建等乡村治理工作挂钩,制定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实行量化考核,鼓励村民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兑商品,激励干部党员群众在乡村治理中主动作表率、当先锋。发展“微产业”,提升治理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212个,建成村集体玉米、籽瓜、西瓜、蔬菜等种植基地85处,建成党建联建党群教育活动阵地10个,村村联建、村社区联建党组织20个,“共富大棚”“共富车间”“共富基地”等12处,乡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对准“联接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施“微调解”,提升治理效能。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借鉴“民事直说”“张晓丽调解室”等做法,加强和规范农村法律顾问工作,打造各类“调解工作室”65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32起,化解率100%,开展法制宣传58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60多人(次)。引领“微风尚”,激发治理活力。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四会”,212个行政村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志愿服务队212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30多场(次),服务群众4500多人(次),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最美邻里”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创建选树活动14场(次),选树命名各类先进典型370多名。织密“微监督”,强化治理保障。严格落实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工作要求,配套建立小微权力、便民服务、三务公开、负面事项“四项清单”,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定期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全过程监督,有效提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