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金露梅,顽强的花——记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党支部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更新于: 2024-08-09 17:11:53

 

QQ图片20240809092721.png

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党支部书记白文英(右二)和工作人员入户走访,了解房屋重建进度。 安正玉 摄

7月,积石山的金露梅盛放,漫山遍野金灿灿的。在当地最美的时节,阳山村党支部党员大会又召开了。

49名党员聚在一起,研究发展党员、产业发展等工作。他们把亮闪闪的党员徽章佩戴在胸前。这个庄严的表征,传递着信念、责任、担当、使命……无言,却有力。

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劫后余生的安稳日子更美好,没有什么比灾难砥砺后的勇毅无畏更让人动容。

2023年12月18日午夜,一场强震突袭积石山县。

在阳山村,有人在床上被晃醒,有人夺门而出,有人吓得大哭。事后人们才知道,阳山村是震中所在地。

灾难突如其来,这个偏远山区的党支部本能地反应,开始了紧急行动。

“90后”村党支部书记白文英把两个孩子留给公公婆婆,飞快地赶到村委会,组织分工自救。

年过半百的老党员赵怀杰拿起一面锣,一路奔跑一路敲打,召集党员和村民。

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永和带着党员、青年志愿者,分头行动,挨家挨户排查。4名受伤群众全部被及时搜救转移,其余村民全部及时撤离到空旷地带。

那天夜里,气温近零下20摄氏度。在村委会院里,党支部组织大家生起火,把群众聚拢在一起。组织人员从安全的房屋中找出棉被、棉衣,给因避险未穿棉衣的人保暖。

这是阳山村人无法忘掉的夜晚,惊慌中有人饮泣;这是阳山村人胸口热热的夜晚,一团火照亮了夜空。

1岁的女童安映萱不幸被砸伤。党支部迅速组织村民开车将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后果无法想象。”安映萱的父亲哽咽抹泪。

回忆里有一幕幕的慌,也有一幕幕的忙。

扛起、装车、卸下……震后,要去乡里拉救援物资。谁去?一声询问,引来党员和群众纷纷响应。支部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16人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马不停蹄、争分夺秒,将全村所需的帐篷、炉子、棉被等物品一趟趟运来。天很冷,但他们全身热气腾腾。

搭建帐篷、布设电线、烧火做饭……平素温婉和善的白文英变成了大嗓门。在村委会,她张罗着一件件事。她很欣慰,震后的当天上午10点钟,全村群众全都吃上了热乎饭。

那是一段艰难且难忘的时光。

因为有太多的事需要协调,白文英一夜只睡两三个小时,双眼充满了血丝。一天喝不上几口水,嗓子喊哑了。

村民袁七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晚饭做好了,她拽起白文英就走,“我们家的饭熟了,你吃两口再干。”

白文英记得,那天,吃的是大白菜炖粉条和馍馍。她吃得非常香甜,也湿润了眼角。

生民之痛,倾情抚之。生活之难,全力托之。

震后,全村建立了6个过渡期板房集中安置点。党支部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设置党员先锋岗,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小情。

村民安全录的妻子患有慢性多器官衰竭。党员网格员安海江入户走访,发现震后安全录家的生活“雪上加霜”。对此,党支部积极协调,帮助落实大病和临时救助、公益基金2万元。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协调村里有施工经验的党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以低于市场价主动承揽安全录家受损房屋建设工程,并组织动员左邻右舍前去帮工,最大限度降低了成本。

受损的房子,容易造成二次灾害。党支部不等不靠,组织党员、群众自力更生、互助自救。

支部委员张春福会开挖掘机,在支部安排下,他带着有专业特长的群众,将一栋栋危房成功拆除。阳山村成为全乡拆除危房最快的村。

即使生活碎了,也要顽强地接起;即使满目疮痍,也要重新挺立。

地震造成阳山村D级危房88户,其中,56户原址重建,32户集中安置,另有198户群众家的B级、C级房屋需要维修加固。

村民赵创路宝的家在地质灾害点上,原来下大雨就落过大石头。专家反复查看,认为不能继续原地居住。

村里动员老赵去县里建设的集中安置房住,老赵一百个不乐意。理由就一条:故土难离。

支部和下沉干部一次次去做工作,讲解补助等优惠政策,帮助算好经济账、长远账。最后,老赵被说动了。

离村十几分钟车程的县城里,车辆穿梭、塔吊林立,新家园正拔地而起。选了100平方米房子的老赵,最近常过来看新家。思量后面的好生活,老赵感动不已:“感谢党的好政策。”

村民安斌录家房屋受损,需要维修加固。他很苦恼,找不到专业的施工队伍。

安斌录火急火燎地向村党支部求助。基于专业施工队数量不够的现实,村党支部联系县外专业工程队,为其维修加固房屋,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阳山村,平均海拔2500米,最低处1800米。村民韩英喜家今年种上特别的物种——款冬花。一种常用的药材。

重建家园,不让受灾群众返贫,不断增加收入,是党支部面临的考验。

村党支部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带动农户就业为重点,请来专家,手把手教群众技术,今年重点种植药材款冬花400多亩。

“这个当年种植,当年收获。3亩地预计有3万多块钱收入。”在长势喜人的款冬花地里,韩英喜对秋天的收获充满期待。

袅袅炊烟,作物生长;欣喜期盼,日子重启。眼前的一切,充盈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今年4月,记者来阳山村时,满目是皑皑白雪。白文英说,等7月金露梅花盛开的时候,一定要再来看看。

当地海拔高,作为“云上的花”,耐旱、耐寒和耐贫瘠的金露梅,为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的生命力。

此时,金露梅漫山遍野地开了。风一卷,大片大片的金黄涌动。这如潮的焰,这无言的美,让人感觉到一种滚烫……(记者 孙忠法)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19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