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提出,紧盯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现象,着力纠治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搞政绩工程、数据造假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考察湖南时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政绩是考察评价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让政绩脱水“过滤”、去浊留清,以“纯政绩”净化政治生态,关乎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怠慢不得、懈怠不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政绩观错位问题定性为违反政治纪律。这个定性既科学精准,也有很强针对性。政绩亮不亮,不能只是经济指标说了算;政绩好不好,也不能领导满意就是好。近期,多地倒查“政绩工程”“新形象工程”,释放出全面从严、一严到底纠治不正之风的强烈信号。一些地方暴露出的违规举债、统计造假、套取挪用中央政策资金等问题,表面看是急功近利、政绩观错位,本质都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践行“两个维护”不自觉。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暗中违规经商办企业、领导干部亲属“打牌子”“提篮子”和子女互相请托办事等问题还有潜在滋生土壤。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上任伊始的干部,由于太想政绩“出彩”,最后酿成“政疾”,有的统计造假、谎报虚报,违背事实搞“数字政绩”;有的大张旗鼓、兴师动众,不惜代价搞“面子工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形象工程”最终损了形象,“面子工程”只能丢了面子。见到泡桐,就想起谷文昌;看到绿林,就怀念起杨善洲。他们常念“农桑苦”,善闻“饥冻声”,时时刻刻为百姓谋,而不是事事处处为个人计,展现了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的崇高魅力。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当干部就要好好干事,就要创造实绩。凡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导致一任政绩几任“包袱”、前任政绩后任“债务”,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与正确政绩观背道而驰。广大党员干部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而是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做好事不慕虚荣,干实事不务虚功,努力将群众的一个个急难愁盼转变为一张张民生“幸福清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推动树牢正确政绩观,必须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秉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导向,以钉钉子精神干事创业,敢啃“硬骨头”、勇征“腊子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要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推动完善体制机制、填补制度漏洞,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清除各种有害微生物,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环境。要树牢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导向,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强化对一把手监督,严格落实 “三个区分开来”,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