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党旗在这里高高飘扬——记临夏州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党支部

来源: 新甘肃 更新于: 2024-07-01 09:47:42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

积石山县柳沟乡阳山村是震中所在地。

地震灾害发生后,阳山村党支部坚守一线,立即组织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农民党员、青年志愿者组成应急救援小分队,迅速开展人员搜救、转移安置。同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切实发挥“第一支救援力量”的作用,仅用1小时就将全村321户1000余名群众转移到空旷安全地带。

那一刻,他们为受灾群众擎起一片天,成为震不垮的堡垒,压不倒的旗帜,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这里,有座震不垮的战斗堡垒!

震后5分钟,村民们依然惊魂未定。

而在此时,64岁的老党员赵怀杰和阳山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永和,已经冲进村委会,拿起铜锣,分头在村里一路奔跑敲打。

“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应急避险能力,树牢应急安全意识,村里此前多次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6月29日,记者见到赵怀杰时,他正在自家重新修建的房子里和水泥。赵怀杰回忆道,“敲锣就是告知村民们遇到了险情!虽然我已经64岁了,但我是党员,必须冲在最前面。”

“灾情就是命令!”听到锣声的党员齐乐霞、赵天佐等同志迅速行动,大声呼喊着,组织群众避险、自救。

“我听到村里广场上敲起了锣声,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当时就知道往哪里去了!我就赶紧和家人一起赶过来到村广场会合。”村民安吉秀说,“当我和家人在广场上看到党旗和国旗后,我们的心就踏实了。只要有党和政府在,我们就不害怕!”

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抗震救灾的指挥所、桥头堡,也是震不垮的战斗堡垒。自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阳山村党支部就发挥出高效组织指挥能力、协调动员能力,发挥每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尽心竭力组织群众抵御灾情,渡过难关,成为抗震救灾的主心骨、生力军。

在转移群众后,村党支部及时引导群众就地烤火取暖,并逐一清点村民人数。对因紧急避险未穿棉衣的群众,党员干部们从安全房屋中搜集棉被、棉衣为群众进行保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级相关部门、临夏州和积石山县迅速行动,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救灾物资陆续运往灾区。

“救援力量和救援物资一大早就到了我们村。”阳山村党支部书记白文英是一位“90后”党员。她说,“我们村党支部组建了以党员为核心的16人志愿服务队,自主筹备物资运输车辆,及时转运分发帐篷、棉衣、棉被、火炉、电热毯等救灾物资,并发动群众生产自救,搭建帐篷、布设电线、搬运炉子、烧火做饭……次日上午10时。全村群众都吃上了热乎乎的饭。”

白文英(右)向村民赵国仓了解房屋修缮进展情况。

只要有党和政府在,我们就不害怕!

2023年12月19日下午3时起,积石山6.2级地震甘肃省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工作重点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

转为过渡期后,阳山村党支部把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和后续服务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白天组织党员群众分发物资,晚上逐户宣传政策、了解诉求、解决困难。

白文英说,“当时,我们在6个过渡期板房集中安置点健全完善‘一组四室一站两队三员’管理服务体系,设置党员先锋岗9个,每个安置点确定1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安置点各项日常工作,根据群众需求配套设置流动厕所14个、供水点6处、充电桩12个,实现了暖、厕、水、电、讯‘五通’和热饭、被褥、保暖衣物、干净水、安全保障、医疗服务‘六有’,最大限度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同时,我们还统筹编组了临夏州、积石山县下沉干部、乡村干部、党员骨干以及公安干警、消防员等所有到村力量,按网格长10户左右、网格员30户左右全覆盖联系包抓群众。逐户建立问题处理台账,48小时内办结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接诉即办、限时办结,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地震发生后,尽管白文英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她却说:“抗震救灾一线,就是检验我们基层党组织责任与担当的战场。百姓好,我们才好。我们要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强大力量,感受到党员干部队伍是一支最值得信赖的队伍,感受到党和政府就在自己身边。”

“正是有了他们,才让我们的受灾损失降到了最低。”72岁的村民赵国仓由衷感激,“感谢党,感谢政府!”

白文英(左)向村民了解近期生活情况。

重建家园,开出希望的花!

干部群众一条心,重建家园有信心。

截至2023年12月29日15时,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石塬镇、柳沟乡、刘集乡等4个重灾乡镇需要安置的受灾群众已搬入活动板房,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面对废墟,如何重建家园,在不让受灾群众返贫的基础上增加群众收入是阳山村党支部面临的考验。

“除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外,我们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包户长多轮次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对受灾情影响生产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290户群众,及时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绿色通道’,逐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使户均有2项以上帮扶措施。”白文英告诉记者,“同时,我们还积极动员群众复工复产,自家房屋维修和加固完成的、家庭情况允许外出的,就尽快出门务工,目前全村劳动力760人,已外出务工538人。另一方面,就是产业收入,包括种植和养殖。我们邀请了农业专家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指导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改种补种、改良品种。今年主要推广种植中药材款冬花,去年款冬花每公斤收购价在70元左右,一亩地可产200公斤左右。同时,种植款冬花还有来自政府的产业奖补,每亩为2000元。这些累计起来,对于种植户而言也是一笔可观收入。再一个就是牛、羊养殖。这也是我们村党支部的长远规划,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推广中药材款冬花、党参、柴胡的种植以及牛羊养殖。”

6月29日下午,在阳山村一处款冬花种植田里,村民林发玉指着长势良好的款冬花,和前来了解情况的白文英说,“通过专家手把手培训指导,我今年种了2亩款冬花,现在长势喜人。期待着秋天入住新房时,能有个好收成。”

记者结束采访时,已是落日余晖,阳山村也披上了柔和的霞光,村头篮球场传来孩童们嬉笑打闹的声音……

白文英(左)向村民林发玉了解款冬花栽种情况。

我们相信,阳山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杨 王登科 景永鹏 付诗冉)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17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