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破”与“立”充满辩证取舍的意涵,“立”是“破”的基础,“破”是“立”的升华,推进改革就是要打破“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的惯性思维,坚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革新精神,既科学统筹的“立”,又大刀阔斧的“破”,在“立”与“破”的有机统一中增强改革创新整体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立“实”破“虚”,涵养思而后定、定而后行的求真品格。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改革和发展是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事项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谋而后定,稳步推进。党员干部作为改革攻坚的重要力量,需明辨“破”与“立”的关系,在实践中,破除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摒弃经验主导的路径依赖,摆脱自我循环的固有模式,借鉴“老路”而不盲从“老路”,汲取经验而不迷信经验,树立与时俱进、踏实肯干、攻坚克难的奋斗意识,时刻葆有创新理念和创新习惯,对“上”吃透政策精神,对“下”调研摸清情况,“望”自我表现、“闻”群众口碑、“问”工作实际、“切”应对之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各领域各方面情况查明、症结找准、对策定实,确保改革改到点子上、改出高质量、切合实际、符合群众利益,行之久远。
坚持立“敢”破“怯”,磨炼应势而谋、迎难而上的高超本领。在推进改革中,勇于“破”考验着胆识担当,善于“立”则考验着能力水平,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意识到肩上的责任,祛除身上的“稚气”,破除“卷不起就躺平”的求闲思想、“理不清就从众”的中庸思想、“畏难解就后退”的逃避思想,在工作实践中不囿于一隅一处,不为一时一事所惑,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在辨析风险挑战中提高化解能力,做到想问题通盘考虑、深谋远虑,抓落实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以灵活的思维、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行动向顽瘴痼疾开刀,以临难不却、履险不惧、担事不躲、受屈不计的积极态度,在改革创新工作中大胆探索、试点先行,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广,用一个个具体的“小创新”落实“大战略”,用一个个具体的“小谋划”实现“大突破”。
坚持立“盈”破“缺”,开创涤旧生新、革故鼎新的生动局面。“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体现的是谋定后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改革方法,先探索开辟新路径,再打破陈旧思想,改变僵化机制,突破藩篱桎梏,最终实现新旧事物的完美更迭。因此,党员干部要依托自身扎实的业务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掌握内在规律、厘清“眉毛”“胡子”,明确当下情势、找准发展方向、预见未来趋势,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换一个途径去探索,换一种思路去解决,增强自身工作领域与其他领域改革创新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互动性,既钻进去大胆探索,也跳出来协同推进,保证自身创新举措与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有效增强其他方面领域与自身创新探索的集成,做到眼前和长远相统筹、局部和全局相统一、渐进和突破相协调,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不断打开改革创新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