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不能虚张声势讲排面、虚头巴脑走过场,要向“实”而行,着力在察“实”情、探“实”策、求“实”效上下足功夫,找到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察“实”情:既要看高楼大厦,也要看背阴胡同,开出“小胡同也能变高楼”之方。调查研究要看“高楼大厦”,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总结经验,到“样板区”和“示范点”看亮点工作。但是不能“嫌贫爱富”,只关注光鲜亮丽的“门面”和“窗口”,忽略阴暗潮湿的“后院”和“角落”。热门景点打卡式的“嫌贫爱富”调研和“扎堆”调研,不仅容易“一叶障目”“管中窥豹”,看不全真实问题、摸不清基本情况,而且歪曲和违背了调查研究的初衷。常年晒不到阳光的“背阴胡同”往往是“矛盾窝”。紧盯“背阴胡同”,才能真正打通调查研究的“最后一公里”。要摒弃看到“背阴胡同”便想转身而返或绕道而行的想法,从机关大院走出来,脚步向下、眼睛向下,深入犄角旮旯,近的地方、远的地方都要去,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要看,兼顾“标杆”和“后进”,甄别“盆景”和“风景”,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后院”和“角落”,真正搞清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胡同”变“高楼”之对策提实。
探“实”策:既要揣着问题去,也要带着答案回,寻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之策。调查研究不能“盲人摸象”,不能漫无目的听听、转转、看看“走过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空对空”,而是要有的放矢。要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问、盯着问题研,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难办事当成“关键大事”列入问题清单、纳入攻坚范畴,多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实实在在掌握清楚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切切实实找到“锁”在哪里。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要求我们不仅要找到“锁”在哪里,还得找到能够“开锁”的“钥匙”。要扎扎实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抽丝剥茧、解剖“麻雀”,自觉向“民间高手”拜师求教问策,在寻处方、找妙药方面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细功夫,把揣着去的“问题”变成带回去的“答案”,把脑海中的“想法”变成实打实的“行动”,把手中的“第一手资料”变成“源头活水”,真正让调研成果转化为靶向治疗的实招硬招。
求“实”效:既要做到潜下去,更要学会浮上来,获得“涉深水者方擒蛟龙”之效。调查研究不能浮在表面,“潜”得越深,看得才越深。基层是调查研究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潜入基层“深水区”,才能把反映实际情况和真实问题的“蛟龙”打捞上来。要把自己“潜下去”“摆进去”在基层蹲点调查,摸一摸地里的庄稼,揭一揭灶上的锅盖,看一看桌上的饭碗,问一问“家长里短”,聊一聊“柴米油盐”,听一听“鸡毛蒜皮”,着力聚焦难点、痛点、堵点获取大量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编筐织篓,重在收口。”要在掌握面上情况后从“深水区”中“浮上来”“跳出去”,撇去水面上的泡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要对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综合分析,解剖“麻雀”追深、抽剥“丝茧”求细。要从大方向着眼、小切口入手做到一叶知秋、小中见大,立足全局和大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不一叶障目也不大而化之,掀开眼前的“青纱帐”,跨越脚下的“遮眼山”,最终“识得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