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把家门口的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窝里

来源: 会宁县大沟镇厍曲村 王今超 更新于: 2024-04-16 09:15:43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延伸到“神经末梢”的“最后一公里”和“基础性工程”。城乡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处在老百姓的“家门口”,连着“千家万户”,关乎“安居乐业”,承载“国之大者”。要紧紧抓住“民生脉搏”,瞄准“衣食住行”和“急难愁盼”,着眼“菜篮子”和“米袋子”,把家门口的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窝里。

在“拉家常”中打开“话匣子”听老百姓“碎碎念”,把“芝麻小事”当成“第一信号”。“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要走出办公室进“百家门”,多去“家门口”转转,多坐“热板凳”唠唠,多钻“矛盾窝”瞅瞅,摸一摸地里的庄稼,揭一揭灶上的锅盖,看一看桌上的饭碗,问一问“家长里短”,聊一聊“柴米油盐”,听一听“鸡毛蒜皮”,切实融入群众“朋友圈”。要从“家门口”走进老百姓的心坎上,在“拉家常”中打开“话匣子”,用推心置腹换取敞开心扉,用满腔热情换取饱含真情,多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从“只言片语”中掌握“急难愁盼”,从“欲言又止”中捕捉“言外之意”,真正搞清楚“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要把“碎碎念”当成“关键大事”列入问题清单、纳入攻坚范畴,对“小事”不“小瞧”,“于细微之处见真章”,在“细枝末节”处下足“绣花功夫”用“绣花针”串起“千条线”,对“碎碎念”和“大白话”认真研究、综合分析、刨根问底,扎扎实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解剖“麻雀”追深、抽剥“丝茧”求细。

在“马上办”中畅通“幸福路”让老百姓“少跑腿”,用“枝叶关情”促进“服务到位”。基层无大事,件件百姓事,基层无小事,事事牵人心。小事虽小,却不是“小菜一碟”,事情越琐碎,往往办起来越繁琐、越复杂、越棘手。基层工作点多、面广、线长、量大,事无巨细、包罗万象,要多措并举提高办事效率畅通“幸福路”架起“连心桥”。要从“线下跑”延伸到“网上办”缩短“空间距离”,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系统联通,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提速升级,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要从“常规办”转变为“马上办”缩短“时间距离”,做到急事急办、大事精办、要事稳办,减少办事环节与成本,实现“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一站式办结”,跑出“加速度”,让自己“多流汗”、群众“少等待”。要从“被动办”转化为“主动办”缩短“心灵距离”,用“枝叶关情”扎实办好群众“牵肠挂肚事”,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说的事当家事,推动“大事小情”件件有着落,将基层治理从“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

在“出真招”中答好“民生卷”提老百姓“满意度”,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老百姓心中有杆“公平秤”。“民生考卷”答得好不好,要让人民群众“做裁判”“当考官”,要看家门口的事情有没有实实在在办到老百姓的心窝里。回应“呼声”才能赢得“掌声”。要摸清楚老百姓的“满意点”究竟在哪里,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和“急难愁盼”出真招、出硬招,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花上垒花”,以一桩桩“小事”的落实堆砌夯实基层治理这座“大厦”的底座,让“群众呼声”变成“幸福掌声”。基层治理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只打雷不下雨”,要下足平时功夫扎扎实实办好老百姓的“满意事”,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根本评判标准,用“汗水咸度”换取“笑容甜度”,以“一锤接着一锤敲”的精神把“民生账单”变成“幸福清单”。守好群众满意“笑脸”。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3010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