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播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第七集,围绕“文化建设” 展开,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各类典故,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文化传承工作的发扬者和推动者,党员干部要认真解读、仔细研究本集节目,从中读懂“文化传承”密码,坚持“推动文明、发展文化、弘扬传统”,汇聚起文化传承工作的磅礴力量。
从“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读懂“唯有守根能致远”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引用《淮南子·原道训》中的“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意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生存发展的不同规律和具体的特性,但却都知道应该保住自己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古人讲,中华文化传承至今,正是有这种根的意识。这意味着,守住根本对文化传承工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文化传承发展、守根创新的关键时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躬身入局,守住文化之根、筑牢文化之魂,抓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辛勤浇灌创新创造之水,施足发扬光大之肥,守正创新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大进步,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让优秀传统文化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从“守护敦煌文化,创新文化形式”中读懂“守正创新放异彩”责任担当。从“数字敦煌”构想的提出,再到原大复原给人们呈现出一览无余的“敦煌文化”,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承工作者的耐心与信心、决心与恒心。任何文化传承构想,都要最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它的价值。数十年来,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坚持与时间赛跑,为我们保护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从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主持工作开始,就为我们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可以复制的文化传承发展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跟随总书记的脚步,不断提高文化认识水平、强化文化传承本领、提升文化传承能力,把心思花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面、把重心放在传承古代文化习俗上面、把精力放在挖掘重要文化传承形式上面,把优秀传统文化搬上网络平台、融入百姓生活、带入人间烟火,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大放异彩。
从“修文德以怀远人”中读懂“火光引领得振兴”的前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引用鲁迅先生的杂文《论睁了眼看》中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文化工作如同暗夜中闪闪发光的灯火,具有照亮前途的引领和引导作用。经典释义人郦波教授在节目中讲述了唐太宗李世民重文修武的故事,李世民在位期间,大力发展教育与文化,设立了著名的“弘文馆”,同时还涌现出了以阿倍仲麻吕等一大批优秀遣唐留学生,传为佳话。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自古以来,凡属盛世,必重文化、必兴文化,文化是发展之基、是兴盛之本、是肇始之源,广大党员干部要扛起文化传承的使命、筑牢长足发展的根基、点燃文化传承的火炬,照亮文化发展的道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让文化传承成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百姓致富路上的垫脚石、敲门砖、探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