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夏市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持续做好组织、人才、智慧、品牌四大赋能工程,延伸基层党建触角,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组织赋能,凝聚党建合力。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便于管理、便于识别和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把全市划分为城市网格210个,农村网格35个,将党建、政法、民政、城管、应急等服务管理职能纳入网格,推动“多网合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配备网格长79名、专职网格员245名、兼职网格员584名、网格辅助人员1095名。在网格划分中推行党建嵌入“双线融合”机制,设立网格党支部126个,网格党小组392个,确保网格内党组织全覆盖。在7个街道44个社区全覆盖成立“大工委”“大党委”,将州(市)79家部门(单位)、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吸聚到街道社区“党建高地”,建立起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全市各职能部门、辖区成员单位治理共抓、党建共推、服务联搞工作格局。2023年以来,各街道与辖区成员单位形成“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400余项,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88份,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93件。
人才赋能,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将80%以上的镇(街道)机关干部下沉村(社区)一线,“一对多”结对联系居民,直接参与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一线工作,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村社小区,为辖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由市级财政拿出127万元保障资金,全覆盖建立223个居民小组,选配620名居民小组成员,发挥“七大员”作用,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隐患排查等工作。通过公开考试招录,2023年将50名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纳入社区管理队伍中,并由市级财政筹措205.25万元资金,全面落实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保障,保证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稳定,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智慧和活力。
智慧赋能,提升治理效能。积极打造“互联网+党建+N”服务模式,将线下服务提档升级为线上“智慧服务”,在全市79个村(社区)推广运行“掌上智慧社区(村)”小程序,注册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0%以上,户均注册率100%。通过线上亮“家珍”、线上说事议事、线上联动解决,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在供水供暖、物业服务、环境卫生、交通出行等方面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8595件。依托“三位一体”基层治理平台,线上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核单、社区下单、街道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六单联办机制,并实时跟踪问效、催办督办,汇聚多部门合力提升群众诉求办结效率,已累计解决环境卫生、物业服务、小区停车、供水供暖等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376件。依托智慧农村小程序,推行线上村民知情大会,让群众“足不出户”发表意见、随时随地参与村级事务,实现了“外出不断线、平台汇民情”。目前已召开线上村民知情大会1067场次、参与群众42万人(次),回应关切1.3万余条、表决事务1400余项,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村级决策的智慧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品牌赋能,创新服务载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倾力打造“15分钟社区阅读圈”,在各街道社区设置城市书屋、共享书屋、河州书房等各类书屋(社)59个,提供资料查阅、课业辅导、“听书”阅读等服务,打造家门口的红色“充电站”。组织800名年轻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和返乡大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打造青春绽放“小红星”公益课堂,开展课程辅导、科普宣讲、研学参观等活动,先后吸引2.4万名中小学生参与,从小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在全市44个社区、35个村建成运营关心关爱幸福食堂,为孤儿、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家庭困难的重病患者、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食,60岁以上老年人及其他就餐人员提供低价餐食,解决了“空心化”“老龄化”带来的“吃饭难”问题,解决了外出创业、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积极协调各方力量,采取设置街区场景、道路铺装、立体景观等措施打造“河州味道文旅美食街区”“石榴籽街”“木场老街”等特色街区,让商业更兴旺、环境更优美、街区更鲜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