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授双方精心组织,紧盯帮扶目标任务,坚持“输血”“造血”并举,着力在建机制、优服务、补短板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诊疗服务能力。
健全机制推进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将其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被帮扶地区主体责任。成立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议事协调小组,建立日常联络、对接协调、工作调度、调研督导、激励关怀等5项机制,着力推进帮扶工作。定期不定期在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听取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适时召开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议事协调小组会议,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调度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营造良好帮扶氛围。注重对帮扶干部人才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生活上关爱,全力支持保障帮扶干部人才安心帮扶、舒心生活。全面落实艰边津贴、健康体检、差旅费报销、绩效报酬等各项保障政策;充分尊重帮扶干部人才个人意愿,统筹安排住宿和办公场所,为帮扶医疗人才在医院周边小区租赁住房5套,配备了灶具、衣柜等生活必备物品。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元旦、春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通过座谈交流、慰问走访等方式,调研了解帮扶人才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增强帮扶专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帮扶专家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解决帮扶工作后顾之忧。
持续提升帮扶成效。注重加强重点科室建设,将5名帮扶队员分配到各重点科室担任负责人,帮扶队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存在的短板弱项,综合利用规范诊疗程序、拓展诊疗方法、引进适宜技术等,不断提升重点科室诊疗能力水平。特别依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眼科领域的技术优势,创新性打造出“通渭县眼科疾病诊疗中心、通渭县儿童低视力康复中心”两个重点中心,国家级“干眼基层推广示范中心”步入西北地区干眼诊疗的领先行列。全面加强人才帮带培养,精心挑选基本素质好、有培养潜力的15名骨干医师,以“师带徒”的形式由5名帮扶队员帮带培养,通过门诊跟学、教学查房、专题授课、手术示教等方式,手把手传授临床诊疗经验,指导临床用药规范,提高临床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