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工程,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创新创优,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进入了“扶持壮大一批弱村、巩固提升一批富村、培养造就一批强村”的新阶段。今年7月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8185.95万元,村均收入达到14.41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1.08万元。
高位谋划,压实发展责任
成立工作专班。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一把手’工程”,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坚持“逢会必讲”“下乡必谈”“到村必问”,今年来先后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调度会等各类会议14次,协调解决问题12个。
强化责任捆绑。在优化推行“十种模式”的基础上,制定《礼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礼县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方案》,安排29名县级领导每人包抓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逐年推进“5万+”“10万+”计划,落实“六个捆绑”,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联系领导捆绑、与县投项目捆绑、与驻村第一书记捆绑、与选派科技专员捆绑、与联乡组长单位和联村单位捆绑、与干部年度考核捆绑,今年来省市县153个单位与313个村结成帮扶对子,落实项目资金620万元。
加强督导调度。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开展村集体经济专题调研,把产业发展嵌入全县“123477”发展思路,指导568个村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进计划》《“一村一策”明白卡》,逐村算清增收账。县级层面落实“月调度、季约谈”机制,分片区开展季度督查和半年观摩评比,分季度发布村集体经济排名榜单,对工作进展缓慢、季度排名靠后的10个乡镇党委进行了提醒约谈。
系统推进,增强发展动能
乡村两级主动作为。先后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市委组织部等单位领导专家授课4次,培训2100多人,提升乡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制定《礼县激励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高质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办法》,提振乡村两级干部发展干劲。全县568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股份经济组织负责人,382个村成立劳务输转、农机专业合作社,主动参与市场经营。
用足用好扶持政策。整合资金资源,每年统筹解决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优质项目发展,2021年以来,争取中央“三部”委项目扶持资金5770万元,扶持103个村,每年稳定向村集体分红492万元。特别是今年省市要求明确后,聚焦“粮、果、药、畜、林”优势产业,出台有地方特色的《健全完善礼县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扶持引导办法》,整合衔接协作资金2.1亿元投向产业,预计年底将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400万元。
多方发力多轮驱动。督促县发改、农业等相关行业部门,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多渠道“给力”,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650.8万元。强化典型引领,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党建富民模式在石桥镇、罗坝镇成功运用,发挥了“连帮带”作用,涌现出罗坝镇三人村、巩河村等年收入百万元以上的“明星村”6个
利益联结,实现发展共享
集体发展大家议。以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载体,开展“集体经济发展怎么办”大讨论,让党员群众参与其中,不当旁观者。永兴镇文家村通过“说、议、办、督、评”方式,对200亩老果园进行矮砧密植化改造,建成“春季花海赏花,夏季果树认领,秋季体验采摘”为一体的农旅产业园,开辟了“采摘观光、文旅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集体资产大家管。为避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村干部进去了”的问题,把集体经济发展事项纳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发挥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管作用,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今年来查办案件4起,追缴资金0.53万元。
集体成果大家享。建立集体经济“反哺”机制,修订《礼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使用范围、渠道等提出明确要求,各乡镇采取“产业一部分、基建一部分、公益一部分、提留一部分”的“四个一”办法,利用集体经济积累解决一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水、电、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和一些福利项目,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