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的重要抓手,持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压实整顿责任。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整顿工作机制。严格标准“筛”。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原则和应纳尽纳、应整尽整的要求,农村由县级领导带队,采取调研了解、群众测评、基层自评、组织考评等方式,开展“拉网式”排查。其他领域党组织结合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按照隶属关系开展全面体检。严把程序“核”。县委组织部根据排摸情况,召开部务会议对摸排对象进行详细分析研判,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最终确定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8个,其中农村6个、机关事业单位2个,切实做到了应纳尽纳、应整尽整。因村制宜“管”。推行重点村管理,结合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研究确定9个治理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的村,并由9名县级党员领导进行包抓,全面加强重点管控和风险防范。
聚焦问题根源。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准剖析,对症下药,有力拔出制约软弱涣散党组织“病根”。突出分类施策。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症结,按照“一支部一方案,一问题一措施”办法,有针对性的研究整顿措施,量身定制整顿方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丰富形式载体。坚持“开门抓整顿”的工作思路,采取召开座谈会、党员大会等方式查找问题根源,组织乡村干部开展2轮“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49条,通过广播、微信、发放宣传画等方式,增强群众知晓度、满意度,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凝聚多方合力。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结合发现产业带动不足、信访问题突出等集中问题,从农业、司法、公安等单位选派第一书记结对帮扶,靶向开方用药。注重发挥帮扶单位作用,开展帮扶单位党组织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理顺思路办法。坚持系统性思维,对准薄弱环节攻坚克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强化队伍建设。结合村班子届中分析研判,调整优化村班子14个,开展“岗位练兵”“擂台比武”84次,组织开展互学互比交流观摩活动2次,推荐108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计划,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月考评排名机制,倒逼乡村干部在集体经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履职担当。推动产业发展。扎实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行动,县乡领导包抓178个集体经济低收入村,打造产业联盟党委7个,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定期调度、红黑榜通报、约谈提醒等方式,多措并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互融共促。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推行“亲民化”办公理念,推动59个村(社)党群服务中心实施“三去一改”,建立村(社)阵地授旗挂牌制度,健全村干部坐班值班、民事代办等机制,完善治理网格361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着眼长效提升。坚持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作为补短板、强弱项、抓巩固、促提升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形式提升整顿成效。健全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季报告工作制度,每月召开例会听取各党(工)委整顿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统计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突出问题,确保整顿工作有序推进。强化跟踪问效。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将整顿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采取明查暗访、电话询问、入户核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层层压实整改责任,切实提升整顿实效。抓实巩固提升。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对已完成整顿提升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回头看”,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小微权力清单”、“三务”公开等制度,确保整顿工作坚决彻底,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