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景泰县按照省委关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的工作要求,强化党建引领,聚力强村富民,多措并举,激活要素,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新动能和新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县13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13.0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4.52万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2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4万元,芦阳镇城北村入选全国村典型案例。
强化党建引领,统筹集体经济发展“盘子”。充分发挥党建领航作用,促包抓、优谋划、强堡垒,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包抓提能。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列为“书记工程”,建立县委书记挂帅统领、组织部长牵头负责、乡镇党委书记直接主抓、村党组织书记一线带干机制,落实1名县级领导包乡联村、选聘1名金融副乡(镇)长提供金融支持、固定50名金融专管员包村跟踪服务的包抓制度,解决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谁去带动”的问题。坚持谋划提效。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出台《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细则(试行)》《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解决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怎么发展”的问题。坚持强基固本。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视频学习江苏省赣榆区西棘荡村“党支部创办经济实体”等先进典型,到天津、山东、张掖等地实地观摩先进经验,不断在学中拓思路、在看中增信心、在比中找差距、在干中提能力,解决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谁去发展”的问题。
强化政策指引,厚植集体经济发展“里子”。坚持以政策作指引,以改革激要素,全方位培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沃土。突出资金支持。采取“财政扶持、村级自筹、社会融资、单位帮扶”等方式筹集资金,撬动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握紧“拳头”领航发展振兴产业。截至目前,累计争取财政扶持资金1.4亿元。突出改革盘活。按照“控股”“参股”“入股”等经营形式,全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在寺滩乡首创“旱砂地变产业基地、农民变产业工人、收入单一变多元增收”的“新三变”模式,在芦阳镇探索9个村抱团发展新路,改革带动全县村集体增收1600多万元。突出服务保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实行派出单位与驻村第一书记所在村捆绑责任制,组织、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在项目上予以倾斜、人员上进行培训、技术上予以指导,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多元力量协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
强化模式多元,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主攻三个方向,探索形成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八种模式”。夯基做优“土特产”。着重把“土特产”琢磨透,探索形成集体公司运营型、村党组织领办型、抱团发展壮大型、“新三变”推动型、产业成景和美型、投母还羔带动型等多种模式,示范带动发展设施蔬果、露天蔬菜、服装加工、肉牛养殖等乡村振兴产业,引领农业从做大做强向做优做精转变。开拓引奏“融合曲”。着力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农带农作用,瞄准特色产业前端种植、后端销售两个“空白”,村集体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延链补链发展农产品收购、冷链仓储、农机服务、农用塑料制品生产等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资源丰富的村,探索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产品展销等为于一体“农文旅”融合型发展模式。放眼发展“新能源”。针对“三资”匮乏的深度贫困村,探索光伏兜底破零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财政涉农、党群互助、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等资金2.53亿元,建成总装机容量46.507兆瓦的光伏电站,累计为135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28亿元。
强化过硬督考,搭好集体经济发展“梯子”。构建上下联动、定期调度、考核奖励长效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效能。上下联动有本有责。县委书记带领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与乡、村两级共同探讨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指导各村研究制定《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倍增规划》,确保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倍增有蓝图、有靶向、有路径。定期调度有声有色。实行“一月一督促、一季一排名、半年一约谈、年终一考核”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发挥统筹协调、组织推动作用,每月掌握一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态;每季度调度一次发展成效,并进行排名通报;每半年对发展缓慢、排名靠后乡镇和村分级进行约谈,年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全面考核。考核问效有力有效。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的重要指标,并纳入帮扶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年度考核体系,以考促干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