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大兴调查研究要做到“四忌”

来源: 泾川县委组织部 杨鹏程 更新于: 2023-05-10 17:58:1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再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但在日常工作中,各地各级仍不同程度存在调查研究下沉不够、调研过程蜻蜓点水、研以致用成效不显等问题,背离了调研初衷,增加了基层负担,影响了调研成效,需引起各级党员干部高度警惕,在调研工作中切忌力戒!

一忌把“书面调研”当“掌握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拿起调查研究的武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找出问题,把脉开方。”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党员干部不下基层、不见民面,以要材料、问数据、写报告了之,甚至提前下发调研提纲,让基层配套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搞逆向调研。加之书面调研一般时间催得急,上午接通知、隔日要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基层疲于应付。同时,由于只需书面材料,基层也会有“别人都报好做法,我也就轻说问题”的“对策”,致使调研结果不实不准,缺乏参考价值。究其原因,还是对调查研究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方法欠妥。这种“跑调”的调研之风应有所限制,各级党员干部只有以上率下了解实情,“掀锅盖”看群众吃什么,“拉家常”问群众收入,才能发现真问题、找到真对策,了解真情况、办实群众事。

二忌把“站到地头”当“深入群众”。有些调研主题不清、目标不明,为调研而调研。虽然下到了基层,也深入了一线,但“行动一车子、了解听稿子”“坐车1小时、看点10分钟”的走马观花式调研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调查研究作风不实。党员干部应当始终坚持把“为基层减负”思想贯穿调研全过程,持续改进调研作风,力戒形式主义,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做到“轻轻地来”也“轻轻地走”。应当踏踏实实沉下去,带着问题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进行调研,少些“规定路线”,多些“自选动作”,来些脚下粘泥的蹲点走访,听到的声音才会是原生态的声音,看见的问题才能露出“庐山真面目”。

三忌把“典型亮点”当“普遍成效”。有些调研组调研路线被提前规划,访谈对象被提前圈定,实地看到的全是下级精心准备的“亮点”,介绍的是反复包装的“经典”,走访的是专业培育的“演员”,一线调研演变成事先排练、层层陪同、调而不研的“一线调演”,导致调研走形变味、脱离实际,既浪费资源又了解不到实情,还会给基层带来迎检的压力和分减真抓实干的工作精力。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弘扬“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把情况了解“细”、把问题核实“准”,少看“前院”和“盆景”,多到群众中寻答案,以感同身受的真实体验寻求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根本方法,用角色带入的方式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着力推进“接地气、听实话、有实效”的调研新风形成。

四忌把“座谈反馈”当“解决问题”。召开汇报会、访谈会、座谈会等,是调研组经常采用的在更大范围了解情况的工作方式。但由于上级调研多数带有督查检查“韵味”,基层都会高度重视,在会议议程、参会对象、发言内容等方面都会慎之又慎,反馈问题会避重就轻,很难在会议上听到真实中肯的建议。有时由于调研结果反馈和后续政策制度出台不及时,基层会对调研建议可行性如何、被采纳的情况怎样、具体会不会解决等问题有所担忧。因此,调研应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闭环”长效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对共性问题要充分论证,及时出台政策制度,立行立改巩固调研成果。要对调研数据和资料系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入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服务于领导决策、运用到工作实践,真正做到研以致用。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960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