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再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并明确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改进调研方法,以上率下、作出示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过去,依靠调查研究,我们党找到了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实践中各种问题的良方密钥。现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以及国内改革发展稳定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各种风险挑战,同样需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更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成功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但在实际工作中,“嫌贫爱富式”“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等调研现象也多多少少存在,背离了调研的初衷,不但增加了基层负担,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折射,损害了干部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当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双脚“站在地上”,把身子沉到群众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察实情、听实话、得实料。
调查研究当力戒“只求过场,不重结果”的形式主义,做到求真务实。调研的生命在于真实,只有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为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倘若调研只求“身入”,不注重“心入”,为了调研而调研,调研路线被规划,对象被圈定,看到的全是下级精心准备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尽是一些形势大好的“标准答案”。调研就会走形变味、脱离实际,一线调研就会演变成“事先排练”“层层陪同”“调而不研”的“一线调演”,既浪费资源又了解不到实情,还会给基层带来迎检的压力和分减真抓实干的工作精力。要想调研走深走实,取得实效,党员干部就必须弘扬“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沉下去,带着问题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进行调研,少些“规定路线”,多些“自选动作”,来些脚下粘泥的蹲点走访,听到的声音才会是原生态的声音,看见的问题才能露出“庐山真面目”。惟其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开出基层治理的“处方”。
调查研究当秉持“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群众观点,做到问计于民。“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群众的声音是做好工作的“传感器”,只有走遍基层才能心里有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倡导并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总书记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诠释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才能真实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状况,才能真实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凝聚起共克时艰、共创伟业的磅礴力量。党员干部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同真正明了实情的各方面人士沟通讨论,通过“交换、比较、反复”,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从而使做出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做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调查研究当坚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结果导向,做到研以致用。调查研究连着真知与行动,串着信息与决策,系着党心与民心,是反映干部工作水平的“温度计”,检验宗旨意识的“试金石”,提高工作实效的“加速器”。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不是工作目的,要坚持以用为贵破难题,如果只停在“纸面”,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会停在“案头纸面”,会在即将“分娩”的关键时刻宣告“流产”。领导干部要学会调为研用、研以致用,对调查的情况深入研究、系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入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服务于领导决策、运用到工作实践,真正做到研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