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持续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同心服务365”品牌建设,全力构建365天全方位、全天候为民服务体系,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构建全域推进体系。制定“施工图”梯次推动。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调研点题,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先后制定以深化拓展城市基层党建“同心服务365”行动方案为主体,“村居融合”改革、“红色微管家”打造、“红色物业”创建、“红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标准化建设、新就业群体党建攻坚提质、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深度融合等专项方案为配套的“1+10”系列文件和任务清单,构建切合金川区实际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拧紧“责任链”上下联动。区委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压紧压实区委常委和其他县级干部包抓街道社区、区直部门联系社区工作责任,成立区委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和6个专项工作组,对街道社区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问题,由县级包抓领导牵头突破、专项工作组专班推进、区委组织部跟踪问效,推动解决基础设施维护、矛盾纠纷调处等各类问题120余个。培树“排头兵”示范带动。制定城市基层党建“一社一品”创建工作方案,按照“区级有定位、街道有特色、社区有品牌”的思路,由区委点题定向、区委组织部分类指导、街道党工委推进落实,因地制宜创建社区党建特色品牌15个,选树推广“睦邻之家”、乐享暮年“好时光”、“千人先锋志愿服务队”等市级优秀品牌8个,带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破解治理瓶颈难题。在建强“关键节点”上攻坚突破。把强街道优社区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赋予街道“五项权力”,将街道评价意见作为区直部门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一年来向街道下沉编制23个,补充“归雁人才”12名、行政执法人员52名,全面推行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择优选派26名事业干部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公开招聘52名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建立健全逐年增长、动态调整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常态化开展练兵比武、应急演练等实战实训,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能打硬仗的街道社区工作队伍。在抓好“关键小事”上攻坚突破。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紧盯治理难点堵点,全面开展“红色物业”创建行动,成立物业行业党委,采取“三建一派”方式推进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支持社区党组织领办公益性物业公司3家,住宅小区、零散楼栋物业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构建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同心共治共同体。实施“一社区一辅警”工程,建立“网格信息直通车”平台,健全“接诉即办、未诉先办”机制,化解矛盾纠纷540余件,解决停车难等“棘手”问题43件。在补齐“关键短板”上攻坚突破。紧盯争创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目标,深入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突破年行动,制定城乡党建、人才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全省首个“村居融合”试点揭牌成立,全市首家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组建运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全线开通,城乡融合发展学院启动运营。加大新兴领域党建攻坚力度,成立交通、新就业群体行业党委,建立新就业群体“1+26+N”服务阵地体系,组建先锋志愿服务队,构建了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赋能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
夯实精细治理基础。在抓实基础单元上持续用力。结合推进“多网融合、一网统管”,重新优化设置城市网格283个、专属网格5个,同步优化网格党支部189个、楼院党小组378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88名,培育党员中心户641户,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全面推行“1+10+N”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模式,扎实开展网格员“三活、四清、五百家”大走访活动,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壮大一线力量上持续用力。完善领导有力、平急结合的干部下派机制,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持续推行 “问题随手拍、垃圾随手捡、文明随手做”实践活动,65个区直部门单位2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一线。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社区社会组织272个,引导965名楼栋长、8548名楼口长、万余名社区志愿者组建“红色微管家”志愿服务队683支,在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强化实体支撑上持续用力。着力延伸党群便民服务触角,在32个住宅小区建立党群服务站点,搭建7265个微信网格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线下服务就近就便、线上服务应纳尽纳。全面推行“预约代办、错时延时”、“一窗受理、综合办理”等服务措施,实施“红色管家温情陪伴” “童心港湾”等特色服务项目38项,推动组织体系向末梢延伸、治理力量向末梢下沉、平台阵地在末梢筑牢,让居民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