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宝塔山,千年古塔掩映在葱郁松柏间,古塔高耸,松柏摇曳,山峦叠翠,光影斑驳,愈发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滔滔延河水,伴着哗哗的有序节拍,蜿蜒流转,奔涌而来,滋养生民,延绵不息,消隐在落日余晖的视野。
岁月峥嵘,悄然无声,从延安出发,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党的二十大在全国人民翘首以盼中如约而至、胜利召开,擎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寄托着思绪,凝聚着情感,感召着力量。延安,作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作为我们党由幼稚走向成熟,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在党的百年历程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来到延安,瞻仰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是要弘扬延安精神,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为了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力量,查找差距,校准方向,把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描绘了壮丽前景和宏伟蓝图,壮丽前景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回望历史,我们深知追逐梦想,圆梦未来的征途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唯有脚踏实地,唯有坚毅执着,唯有接续奋斗,方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守得云开见月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这方面而言,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延安,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党的二十大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和殷切期望,使我感触很深。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我们必须锻造过硬的工作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强化对于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寻找成因、审时度势,主动破局、果断开局,抉择方向、觅得先机,萃取绵绵不断的力量源泉。
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极其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强化研讨交流,建立了学习制度,通过学习领悟了国家兴盛衰败的历史成因,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科学答案。也是在这一时期,在延安的窑洞里诞生了《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著作。理论知识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理论知识作为前人智慧的结晶,凝结着作者对于世界的认知以及对经验做法的提炼总结。或许内外部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市场经济难以把握、扑朔迷离,社会新生事物不断超出我们的认知范畴,但事物的本质是亘古不变的,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通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入思考,把握规律是提高我们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深入研读、内化于心、知行合一中将避免我们少走弯路。毕竟,少走弯路,便是捷径。
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延安所做《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提出“把调查研究作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的思想,促进了调查研究之风。通过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反对教条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树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基层作为直面问题的最前沿,也是政府管理、疏导矛盾和化解风险的桥头堡,许多问题源于基层,许多问题的解决也要在基层寻找好的方法,多深入基层有益于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会诊把脉,寻找病根,推动问题解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作为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的一员,要时刻牢记公务员姓“公”,“公道正派”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奉公守法”是公务员的处事之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强化公仆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正是源于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最终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 “延安作风”打败了脱离群众、奢侈腐败的“西安作风”。
延安窑洞油灯沁出的微光,是最温暖的符号,借着窑洞之光的指引,前行的道路愈加清晰,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生逢伟大时代,身处青年的黄金阶段,要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立担当民族振兴之志,勇立潮头,奋楫扬帆,争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