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质子”的启示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更新于: 2023-02-10 19:00:36

考察春秋战国史,会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就是在“质子”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涌现出了一批能臣明主。所谓“质子”,就是诸侯之间为了取得政治互信而质押给别国的儿子。目前,明确见于史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交质活动约有50余次,其中有少数以卿大夫、将领、诸侯妻妾为质的情况,但主体是诸侯之子。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国质于燕国的质子,后返秦继位,在位56年,当政期间任用范雎、白起,驱逐权贵,远交近攻,赢得了鄢郢之战、长平之战等著名战役的胜利,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秦庄襄王异人是秦国质于赵国的质子,后返秦继位,在位短短3年,但当政期间攻灭东周,蚕食三晋,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楚国的质子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楚顷襄王熊横曾先后被质于秦和齐,后继位,在位35年,留下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成语典故,执政后期多次对秦用兵,收回了部分疆域。熊横之子熊完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曾被质于秦国长达10年,后熊完回国继位,是为楚考烈王,在位25年。他在长平之战后派兵援赵、合纵攻秦、攻灭鲁国,作为五国攻秦的纵约长,在蕞之战中攻入秦境,一度威逼咸阳。黄歇则在历史上留下了“合而为一”“物至则反”“无妄之灾”等许多成语典故,是战国历史上绕不开的重要政治人物。此外,策划了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等也都出身于质子。

孟子曰:“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质子群体中之所以能够涌现出不少纵横捭阖的政治家,原因是他们被质于敌国,身处复杂险峻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既要扮演外交官的角色,在两国政治利益的角力中尽力维护本国利益;一方面又要避免两国关系崩坏,自身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竭力与敌国当权者维持良好关系。他们有的倍受冷遇,在敌国无法享有贵族待遇,与平民女子成婚、同市井商贾交往、过普通士人生活,有的甚至被长期囚禁,在此过程中,饱尝世间冷暖,遍知民间疾苦,从而培养出了敢担当、勇作为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广大年轻干部从春秋战国史上那些成功的质子身上,应当更深领悟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规律,深入人民群众,强化实践磨炼,多到任务重、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多经历“风吹浪打”,多接“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既始终绝对忠诚于党,又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935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