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破”“立”并举 久久为“功”

来源: 皋兰县委组织部 孔凡 更新于: 2023-01-10 09:24:21

山河激荡,流转千年。东海扬尘,渊渟泽汇。时光那头,有人上下求索,锐意进取;有人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沧桑巨变,春风化雨,你我在时光这头,自当“破”“立”并举,久久为“功”。

破“惰”立“勤”,淬一颗“善思脑”,孜孜不倦,练好“头上功”。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勤学善思立党、兴党、强党。从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会议上讲到“脑筋是思想的器官,这个器官专门做一项工作,就是‘想’”;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党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破除懒惰思想、消除懒惰行为,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在学习阶段把基石打深、打牢,在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人心,攻坚克难、推进发展。

破“繁”立“简”,讲一口“百姓话”,平易近人,练好“嘴上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第一线,也是火线,作为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大道理诠释得通俗易懂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在现实生活中,个别青年干部灌输政策宣讲就是读书面材料,一副完成任务的心态,“言传”难抵人心;有的讲起来头头是道、“活色生香”,但缺乏重点,老百姓听不懂,更不能理解,甚至“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导致干群关系疏远,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应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讲“透”理论、讲“实”成就、讲“活”经验,破除琐碎繁杂的政策解读程序、消除晦涩难懂的华丽辞藻,将冗长的文字转化为平易近人的语言,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破“虚”立“实”,拥一双“调研足”,足履实地,练好“脚上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对于青年干部而言,有好作风,还要下足功夫,才能拿出上下都满意的调研成果。从“厦门理念”到“宁德定理”,再到“福州工程”,《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这三本采访实录,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的教材和践行的导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需要破除“浅入式”“呼叫式”调研方式,消除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心态,走出去、沉下去、去思考、去研究、找问题、破难题,这不仅是收集材料、了解情况、开展工作的有效方式,更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

破“浅”立“深”,修一支“生花笔”,言必有物,练好“手上功”。文字具有强大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笔杆子”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而今虽五风十雨,国泰民安,但我们也需要通过文字传达重要思想、转述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公文写作”固然有一些基本的“套路”“技巧”,但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青年干部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特别是受社会上一些急功近利思想和网络时代快餐文化的影响,容易浮躁、急躁,容易迷惘、迷失,越是这样,越需要一种“静夜思”的心态,深入认真地思考一些重大理论,持续专注地研究一些重大问题。破除苍白的内容和贫瘠的思想,通过长期学习、不断积累,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年一辈,自古就不乏不志之士,于今世也当如此。我们当破旧立新,在“头、嘴、脚、手”上下功夫,于更高处博览人生,于更远处搅动风云。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9269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