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依托乡村振兴学院人才培育基地,探索构建师资体系、产学研平台、人才培训和成果转化贯通的“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集成果展示、技能培训、技术指导、创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研培转化平台,推动人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构建“4+X”特色师资体系。坚持“柔性引进、县内选聘、对外招聘、基地培养”方式,通过聘请省市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回引县域外人才、选聘县内乡土文化名家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四类人才作为学院师资主体,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乡村振兴实际,聘请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党政干部、涉农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领域多层次师资力量,建立以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专家教授为主体,县域内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负责人和种养大户等技能人才为补充,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专家服务团队。围绕全县高原夏菜、特色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通过“外引+内育”,每个产业组建师资队伍15人,建立产业人才师资库100余人。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以乡村振兴学院为人才研培基地,按照六种农业产业类别,筛选集市级优秀人才专家科研工作站成员、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及电商营销等专业人才65名,打造农产品生产加工、品牌培育、电商渠道建设全产业链条。定期组织全员并吸纳产业人才开展研学活动,通过研讨交流、技术指导、观摩实践等形式,促其全面掌握优质品种及生产技术,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各团队职能优势,分产业、组链条,联手打造乡村振兴人才研培平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特色产业人才培训。发挥专家人才及师资队伍“传帮带育”作用,坚持“集聚一批产业人才、转化一批高质量成果、壮大一批高品质产业”的思路,按照“培训—实训—就业”的培训方式,全面推行理论讲授、现场教学、案例剖析、互动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重点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乡村产业人才培训等主题班次14期次,培训各类实用技术和产业人才9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2000多人。在每期培训中,均设置观摩实践环节,选择2-3个与培训主题相对应的观摩基地参观学习,目前已建立观摩实践基地20个,组织开展实践学习12次。
加大优秀成果转化力度。发挥专家(团队)在科研攻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作用,开展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新模式推广、高品质培育为主“三新一高”试验示范推广,按照“优势区域、特色品种、主推技术”三位一体推广原则,结合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建设方向,加大对紫皮大蒜、中药材、高原夏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引导涉农企业、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技推广工作,带动农业技术升级改造,逐步提升产业经济效益。在全产业链人才培育中,组织各产业团队参与研讨交流10次,提出产业发展建议20余条,举办成果展示及示范推广活动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