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人才强农”观念,整合利用各类资源。牢固树立人才、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农人才项目等工作的经费投入。整合财政、农业、林草、畜牧、卫生等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确保把钱用在急需紧缺、实用人才、农村创新创业团队的培训培养上。加大申报激励力度,成员单位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和业务特点,引导和鼓励新型农村合作社、新型农业联合社、辖区高校科研团队积极参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涉农人才项目之中。同不断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高新农产业技术、新型农村合作社、新型农业联合社的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探索“激励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动力。区分农业财政供养单位和辖区农产业企业的奖励方式,针对财政供养的引进人才,予以提供租住房、生活补贴的同时,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建立培育项目平台、干部选拔、提拔、重点培养使用等方面适当倾斜;针对辖区农产业企业引进人才,根据其在企业的工作年限、作用发挥、产能带动、企业效益增幅、农村社会效应提升、环境生态效应改善等相关贡献,适当给予一次性补助、效益分红、重点人才项目倾斜评选等奖励。探索建立重大实验室奖励和重点项目人才补贴机制,鼓励辖区内各单位积极申报各类重点实验室,对申报成功的重点实验室分类别进行补助实验室运行经费。鼓励农业科研部门和辖区企业与高层次人才共同申报科技创新人才项目,适当从项目经费中给高层次人才一定的成果转化补贴。区分体制内外评价标准,探索推进差别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采取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第三方评价、服务对象评价机制。探索农业类人才评价机制在破除学历、奖项、职称、论文约束机制的同时,不断建立完善个人创新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农产品质量实效、经济生态社会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不断促进人才评价激励科学化水平。
用好“三变改革”机遇,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机制,按照农村“三变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运用“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生产服务型”“资源盘活型”等开发模式,确立符合全区农业主导产业和经营发展模式,完善产业扶贫益农减贫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发展集体经济服务体系,确保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清晰、运行平稳。探索创新政策支持,联合金融办及辖区各大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政策,逐步出台更多配套适合七里河区农村改革的扶持贷款政策。吸收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建立健全集体经济融资担保补偿机制,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建立“就地取才”思路,强化实用人才培养。按照“示范+带动”“人才+基地”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的实用人才带头创业、创办基地,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参与经济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挖掘建立农村农业示范基地,开发西果园镇百合综合增产实训基地、食药用菌培育基地、黄峪韭黄种植基地、八里镇鲜食桃培育基地、阿干镇百亩花海旅游基地、石佛沟新型农家乐基地、宋家沟村林果业基地、二十里铺智能日光温室高原夏菜基地、赵李家洼鹧鸪鸡养殖基地、鲁家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多个富民项目基地。发挥回乡大学生电商知识优势,依托互联网宣传直观生动,辐射区域广阔,交易快捷便利的特点,开展本土网红“直播带货”。积极引导“甜甜”百合公司、振兴百合园等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打造集电子商务培训、百合文化展览、电子商务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兰州百合馆。综合运用技术输送、基地实践、经验座谈等方式,切实让农村本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