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笔者认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必须写好乡村振兴“人才篇”,既要在“引”上做文章,让人才有劲头,也要在“育”上下功夫,让人才有奔头,还要在“用”上见实效,让人才有干头,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续写乡村振兴“春天故事”,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谱写新篇章。
拓宽渠道诚信“引”,注入“源头活水”。“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充分发挥政策导向“虹吸效应”,实行更加积极、开放、务实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懂治理、懂产业的专业人才,支持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以政策红利叠加形成“人才洼地”。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拘一格引进专才、贤才、英才,打好“乡情牌”,吸引本地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激发他们反哺家乡的情感和意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采取“季节型”“假日型”“侯鸟型”“契约型”等柔性形式引进人才,建立起“留人不拴人”的引人机制,让人才为我所用。
对症下药精心“育”,厚植“发展沃土”。“木有所养,则根本故而叶枝茂,栋梁之才成。”按照“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原则,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点餐+派餐”“理论+实践”“上挂+下派”“老带新”等多种方式,既培育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等专业性人才,又培育好“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农村经营性、管理型人才,发挥“新农人”本土人才优势,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库”,以“才”育“才”,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把更多“农创客”“田秀才”“土专家”培养成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产业产业引领人,让人才为乡村振兴赋能,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不拘一格放心“用”,释放“满园春色”。“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招揽人才不是终点,引以致用,最大限度合理发挥人才作用,推动发展才是终极目标。坚持“人事相宜、人岗相适”的原则,结合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缓急程度实行双向选择,让人才所用即所需、所做即所长,做到“量体裁衣”用人才,促进人才和事业紧密融合、互促互进。拓宽选人视野渠道,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突破地域、身份、专业等界限,将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的“知心干部”选拔出来,将热爱农村工作、具有农村经验的“技能干部”选派下去,建强基层党组织的“火车头”,拉动乡村振兴的“列车”不断前行,行稳致远。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让各类人才在实干担当中见本领、在实际效果中论英雄,营造识才爱才敬才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人才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必须抓住乡村人才振兴的牛鼻子,全力绘好人才队伍壮美画卷,奋力谱写乡村振兴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