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如何使高素质人才队伍赋能高质量发展,应按需规划、精细设课、真诚服务,方能破解引才“盲目”、育才“模糊”、留才“堵点”难题。
按需规划,破解引才“盲目”难题。引才不是单项工作,而是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整体谋划。要确立按“需”引进的工作理念,合理制定“接地气”的引才规划,围绕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以及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排摸掌握各行各业人才实际需求,让人才引进工作更具针对性。引才渠道要“多元化”,探索实施“人才+”引进模式,以组织或参与各种人才活动为抓手,招引急需人才;紧盯重点项目建设,引进实用性人才。采取“校城融合”“校企融合”等发展模式,组织人才需求单位走进职业学校,“订单式”引进人才智力。引才工作要“全覆盖”,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共建的人才工作机制,党委发挥主体作用,搞好人才政策设计;乡镇、职能部门厘清责任,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工作,特别是发挥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全社会高度关注、合力共建的良好引才局面。
精细设课,破解育才“模糊”难题。“倾才育才,精准滴灌”,激发人才干事的潜能是关键。然而,人才培育定位模糊成为当前制约人才发展工作的重要因素。为此,要精细化设置育才课程,兼顾好“本土专家”同“外来精英”的双向培养,实施“人才升级”工程,坚持“走出去”,组织各行各业领军人才、技能精英,赴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考察学习,培养一批中坚人才队伍;坚持“苦练内功”,结合自身短板,邀请专家学者或组织县域专家人才举办各类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培养机关和企业人才,整体提升人才队伍水平。要创新人才培训载体,采取“以赛促训”方式,举办专业技术比武、技能大赛等活动,检验提升各类人才的实战能力;组织专家学者到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等基层一线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培育本土人才。要搭建人才培训阵地,加大人才资金扶持,建立富有特色、效果突出的“企业大学”“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鼓励企业依托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科研平台,着力形成“平台+人才”“人才+平台”的互促模式。
真诚服务,破解留才“堵点”难题。留才关键在于用心,需以真诚交换真心。人才具有流动性,难免会受待遇、环境、政策等诸多堵点难点因素影响。唯有不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才能让人才留心又留身。要建立人才服务“政策包”,有针对性地制定创业、医疗、居住、就学、户口、保险等方面的引才优惠政策,落实好人才待遇保障,拿出百分之百诚意留才,拓宽人才晋升渠道,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后顾之忧。要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从感情上贴近人才、细节上关心人才、政治上重视人才,既要多关注人才的思想动态,也要多倾听人才的个人诉求,及时关注解决其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实际困难,营造出尊重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的氛围,让人才享受便利、得到暖“心”关怀。要完善好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人才的干事热情和工作干劲。要建立健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探索推行“1+N”服务机制,每名领导干部联系1名以上专家人才,经常走访慰问、谈心谈话,主动帮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