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谈到了家教家风问题,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好,则政风清。家风,既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更是涵养清朗党风政风民风的重要“基石”。党员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让家中“清风”更浓,“正气”充盈。
以优良家风家教涵养“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精忠报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国是“大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为这个“大家”付出努力、作出贡献,这是责任与义务。作为党员干部,更应当心怀“国之大者”,在祖国需要之时挺身而出,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始于足下”的脚踏实地,以“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以“乘风破浪”的无畏勇气,弘扬矢志不移、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奋斗的征途中创造出更多的辉煌业绩,与国家发展同命运、共成长。要将祖国的召唤作为奋斗方向,将深厚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根深长出叶茂,在至诚报国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当好新时代的“奋斗者”。
以优良家风家教涵养“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的明德惟馨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此次眉山之行参观和重温的“三苏”故事、“三苏”家风、“三苏”文化,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学习和精神洗礼。苏轼自小以母亲为师,他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讲述了一则故事,一天丫鬟在家里发现泥土下面有一个可能装有金银珠宝的瓮,他母亲告诫大家瓮是前人埋的,不属于苏家,谁也不准去挖取,成为有德“君子”。随着当下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负面思想冲击,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逐渐侵蚀群众思想,党员干部要用好家风“传家宝”,树立有“德”之家风,引领好社风、促进好党风、带动好政风。要立好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的行为准则,于细微处见精神,从行动上拒绝不良风气,从精神上建立德行之“堤坝”。要积极汲取优秀家规家风、村规民约之养分,对于符合道德标准要求的“精华”取之,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糟粕”弃之,以“德”严格管理、教育和监督家庭成员,在生活中为人民群众做好表率,在新的赶考路上做好人民群众的“领头羊”。
以优良家风家教涵养“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的清正廉洁情怀。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连着党风和政风,继承和传承风清气正的家庭传统,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毛泽东提出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家风三原则”;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家训;焦裕禄始终告诫女儿:“书记的女儿不能高人一等,只能带头艰苦,不能有任何特殊”。无论何时,清廉都是对家人最好的馈赠,正直都是对子女最珍贵的教育,这些红色家风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感染力与生命力,为接过接力棒的下一辈人留下干事创业的精神指针。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清廉家风,将廉洁的观念纳入到家规家训之中,帮助自身及家庭成员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要常怀“堤溃蚁穴”之思,严守法纪底线,管好自己的同时约束好家中成员,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守牢家庭防线,不给贪腐留“后门”。要常存“白袍点墨”之戒,慎小慎微,警惕一顿饭、一杯酒、一张卡的腐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切实做到“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一寸江南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