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年轻干部选拔培育存在的短板弱项,研究制定并实施《榆中县千名优秀年轻干部培育提升计划》,紧紧围绕发现识别、培养锻炼、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环节,强化培育措施,不断健全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
拓宽“五大渠道”发现识别选好苗子。建立常态化发现储备机制,多途径、多渠道发现识别优秀年轻干部。基层调研发现一批。通过谈话调研推荐、广泛听取干部群众评价、面对面交谈了解、实地查看工作成效等方式,主动发现识别政治素质强、群众公认度高、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招考招聘引进一批。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干部招考、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等方式,每年有计划地招考、招聘、引进学历素质高、有热情、有活力的年轻干部,不断盘活年轻干部“源头活水”。重大一线识别一批。注重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考察了解年轻干部的现实表现,及时发现识别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急难险重任务中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年轻干部。组织择优推荐一批。乡镇、部门党委(党组)根据干部德才素质、工作表现、能力水平等,择优向县委推荐人选,及时将德才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纳入组织视野。动态分析研判一批。对调研发现、组织推荐、一线识别的优秀年轻干部,持续跟踪了解,定期掌握表现情况,每半年动态调整一次,对综合表现优秀的及时补充,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梳理调整出去,实现动态补充、定期调整、有进有出、优胜劣汰。
实施“五大行动”墩苗历练增强本领。紧盯年轻干部能力素质短板弱项,通过强化思想政治训练,开展多岗位锻炼,注重在重大实践一线历练,推动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培根铸魂”行动。把年轻干部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系统开展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党内政治生活锻炼,每年开展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不少于2期,五年内对纳入视野的优秀年轻干部全部轮训一遍。“一线历练”行动。每年选派50名左右没有一线经历的机关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任职或挂职,让干部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三农”工作的最前沿、社会治理的第一线接受锻炼。“双向挂职”行动。每年选派50名左右工作经历单一、发展潜力较大、需要递进培养的年轻干部,开展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双向挂职锻炼,让干部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统筹谋划和把握大局能力。“上选培育”行动。每年挑选50名左右政治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年轻干部,分批次跟班学习,参与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通过以干代训方式,进一步开阔思维、拓宽视野。“专业提升”行动。每年从县直部门(单位)、乡镇选派3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县属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参与企业党的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培养年轻干部在招商引资、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强化“四项机制”严管厚爱把好关口。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系统构建全方位监督机制,让年轻干部在受约束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强化日常监管机制。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掌握干部政治素质、关键时刻表现、工作开展、学习培训等情况,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跟踪管理机制。建立优秀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及时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等情况,根据年轻干部的知识能力结构、性格特征、特点特长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强化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考核培养过程中参加集中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的表现情况,重视从干部和群众口碑中了解年轻干部,从工作作风和一贯表现上识别干部,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调整交流、晋级晋升、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强化导师帮带机制。确定德才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担任年轻干部“成长导师”,坚持年轻干部欠缺什么就重点培养帮带什么,促进优秀年轻干部加快进步、茁壮成长。
搭建“四大平台”及时精准选拔任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旗帜鲜明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践、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及时“压担子”。有计划地拿出部分乡镇、部门(单位)正职等重要职位,打破隐性台阶,从全县优秀年轻干部队伍中择优选拔,让其在关键岗位历练提升,切实做到用当其时。任职经历单一的干部交流“搭梯子”。建立健全干部基层一线选拔链,对新提拔的县直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如没有乡镇工作经历,原则上安排到乡镇任职,在基层进行培养锻炼、历练成长。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因才“选位子”。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经合考虑人选专业特长、工作经历、能力水平等,择优选拔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优秀年轻干部从事专业性岗位,切实用其所长、用其所能。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提拔“上台子”。对长期在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勤恳敬业、群众反响好的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对“躺平式”“混日子”年轻干部,及时调整岗位,使“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