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在“五个链条”聚集人才,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产业链”上聚人才提升“内动力”。把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核心任务,依托省级重点人才项目,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种植大户等赴山东、陕西培训,举办马铃薯种植技术人才培训班2期300人。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0余人,高素质农民128人。鼓励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
“创业链”上聚人才挖掘“新潜力”。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突破方向,深入挖掘培育乡村工匠,对全区非遗传承人摸底建档,将3名纳入区管拔尖人才队伍。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开展乡镇电商普及培训9期485人。实施劳务输出品牌计划,全力打造石羊故里砖瓦匠、薯都保安、薯香牛肉拉面师等安定区劳务输出品牌,年内输转劳动力10.25万人。积极推行“党政建厨、基地主勺、农民点菜、部门买单”的“四方联合”的菜单化培训机制,依托定西理工中专等开展技能培训11期728人,创业培训10期293人。
“服务链”上聚人才增强“吸引力”。把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有力保障,今年定向培养乡村医生5名,选派三区支教教师17名,城乡支教12名,招聘特岗教师54名;持续激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活力,对106名一线教师和农业专技人才直聘高级以上职称。强力推动文化人才下乡,组建32支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文化进乡村”活动380余场次。
“治理链”上聚人才提高“凝聚力”。把乡村治理人才培养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所在,从“五类”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29名,新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16名、“三支一扶”人员27名。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对368名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集中轮训,选派15名选调生到村任职。深入贯彻“摘帽不摘帮扶”要求,在向176个行政村继续选派528名驻村帮扶队成员的基础上,向6个非贫困软弱涣散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及时调整轮换队员248名。
“科技链”上聚人才激发“新活力”。把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选派专家人才60名,组建20个科技专家小分队,围绕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对全区95名科技人才进行整合,组建19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派驻乡镇,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深化“双百四联”活动,组织全区78名副高级以上职称农技人才,深入农业农村一线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依托西北首个草牧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旱作设施农业“科普小院”,柔性引进科研团队及高层次人才,带动培养我区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