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秦安县:以“433”模式锻造乡村振兴过硬队伍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1-10-21 10:58:14

    秦安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个主题,采取四种模式、推行三项机制、通过三个结合,用活“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载体,强力推动乡村干部提素质,强能力,真服务,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了强大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种模式,激活素质“提升关”。坚持把提升综合素质作为乡村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集中深入学。把集中学习作为工作常态,督促指导各镇高质量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落实镇机关会议、镇村干部大会会前集体学习制度,积极邀请县上领导、专家学者举办乡村干部大讲堂、第一书记大讲堂等,不断提高乡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年内,17镇已举办大讲堂85场次、参与乡村干部8000余人次。二是个人自觉学。积极倡导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督促乡村干部每天通过学习强国、甘肃党建APP等平台开展个人自学。县镇两级通过现场查看、现场提问和电话询问等方式进行随机抽查,倒逼乡村干部持久学、系统学。三是现场观摩学。根据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等不同重点工作,指导组织各镇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让大家在看实绩、听做法、谈打算中,找准短板不足,拓展思路视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理论测试学。把理论测试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抓手,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重点,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理论知识集中测试,通过亮分数,明不足,树榜样,在广大乡村干部中形成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项机制,构建能力“检验关”。聚焦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始终把乡村干部能力建设摆在首位,一是推行菜单培训机制。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列出乡村干部“需求清单”,由县委党校组建“巡回党校”,定制“私人菜单”,深入镇村开展广泛培训。今年以来,围绕“三农”工作、乡村产业发展、公共就业与劳务输转等开展现场培训28场次,培训乡村干部1500余人次。二是推行师徒结对机制。在各镇探索开展乡村干部师徒结对传帮带培养模式,即由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站所领导分别结对3-5名能力薄弱乡村干部,通过理论共学、业务共促、服务共做,循序提升镇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推行示范引领机制。组织乡村干部现场观摩基层党建示范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产业种植示范基地等,采取乡村负责人汇报、县镇领导点评、乡村干部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在看示范、学先进中找差距、寻对策,拓思路,促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三个结合,检视群众“满意关”。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乡村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大事要事日常事,“台账式”管理,“贴心式”服务,让乡村干部深植为民情怀,尽显担当作为。一是结合实际兴产业。组织林业草原局、农业农村局、果业局等单位技术人员,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情况大调研,结合各镇各村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进一步指导做大做精做优苹果、蜜桃、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助农持续增收。今年以来,全县改造提升老果园2万余亩,推行新技术9项。二是结合政策抓项目。采取县级联系领导总体谋划,镇领导包片、驻村干部包村、帮扶队员和村干部包户的“三包”落实模式,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遇,实施完成一批村组道路建设、小巷道硬化、抗震房屋改造、农村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惠民项目,累计受益群众达3.5万余人,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三是结合活动促服务。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将岗位练兵与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整治、防汛抗洪等民生实事结合起来,组织乡村干部入农家院,进农家田,积极开展甘肃人社生物认证系统识别、水电费代缴、社保卡申请补办、林果采摘运送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98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