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如何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渭源县探索实施“问题墙+回音壁+红黑榜”的“墙壁榜”机制,努力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难心事”“关心事”“忧心事”“烦心事”“欢心事”找出来、解决好、办到位,切实让群众想办事、干部愿办事实现“零距离”对接,让学党史办实事“无盲区”。
建起“问题墙”,紧盯急难愁盼“问需”。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需于民”,通过入户走访、拉家常、座谈交流、民意调查、网络征求意见、来信来访、便民热线等方式方法,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大事、难事、急事、要事,梳理归纳为低保、临时救助、易地搬迁、产业发展等各类问题,明确责任人、联系方式、办理时限,第一时间在所属党组织驻地设置的“问题墙”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切实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群众欢迎“靶向明”。
设置“回音壁”,坚持跟踪办理“问行”。设置实事跟踪办理“回音壁”,由相关责任人负责,对“问题墙”上公示的问题按照时限要求在“回音壁”上进行跟踪公示,对具备条件解决的立即解决,对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限期办理,对受客观条件限制当前无法解决的,第一时间向群众当面说明情况,并积极与上级部门衔接,采取有力举措逐步解决,着力办好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挂起“红黑榜”,突出奖惩激励“问效”。学史力行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渭源县实事办理的结果坚持听取群众的满意度,充分发挥镇村“红黑榜”的激励作用,各乡镇梳理的每个问题办理结束后,由镇纪委、党建办、综治中心对办理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群众满意度较高的责任人,在“红榜”进行表扬,对满意度不高或同一个问题多次解决后群众仍出现上访的,对相关责任人在“黑榜”进行通报,对“黑榜”通报两次以上的责任人,要求在全体干部职工会上“说清楚”,通报三次以上的由镇纪委责进行严肃问责,通过查摆问题、对比不足、激励先进、倒逼后进,切实做到真查真改、真办实办,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