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崆峒区:“四个聚焦”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 甘肃组工网 更新于: 2021-06-08 07:49:59

    近年来,崆峒区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强化党管农村,突出政治功能,坚持“四个聚集”,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是聚焦组织领导,在持续凝聚合力中推动乡村振兴。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发挥区委统揽作用,着力压紧压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责任,2020年以来区委常委会会议先后8次研究农村党建工作,区委各常委、区政府各区长和68个党(工)委、党组书记建立了抓党建“五个一”责任清单和覆盖所有党组织的任务、问题、责任“三项清单”,落实重点工作月提醒、半月调度和周报告制度,层层压实了工作责任,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强化研究谋划。紧扣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全区“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进行了优化完善,明确了主攻方向和发力重点。强化工作推进。区委、区政府采取“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总结、半年一考核”的方式,加强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研判和跟踪调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常态化、多频次深入一线督查指导,听取基层意见,协调解决问题,保证了政策执行不走样、精准落实有成效。

    二是聚焦组织体系,在强化政治引领中推动乡村振兴。建强战斗堡垒。融合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深入落实“四抓两整治”措施,持续在“选、建、管、用”上统筹发力。2018年以来,累计培育选树样板党支部403个;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按照“应纳尽纳、应整尽整”的原则,建立了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长效机制,通过“一村一策”和“四个一”整顿措施,转化提升软弱涣散党组织233个,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锻造头雁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开展村干部专职化管理试点为契机,通过乡镇派、公开考、本土选、回乡引等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累计公开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82名、下派“第一书记”105名,230个村实现了“一肩挑”,一批能带富、善治理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走上了乡村振兴舞台。发挥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指导包抓党组织量身定制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方案,2018年以来,先后建立农村跨产业链党组织17个,培育“三个带头人”1866人,引领带动7433户贫困户发展牛果菜等产业,实现1511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

    三是聚焦组织资源,在激发内生动力中推动乡村振兴。资源联动聚合力。抢抓农村集体资产改革机遇,聚焦清理核实、产权界定、公示确认等关键环节,坚持“以账查物”和“以物对账”相结合,对全区各乡镇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财政扶贫项目、光伏电站等形成的各类经营性资产采取“部门清项目、村级清资产”的方法,进行清查、登记、移交,共清理核实集体资金资产11.73亿元,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人才荟萃增活力。统筹实施省招“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计划”“区选四支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2018年以来,为实施乡村振兴招录安置、签约引进各类人才294名;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力度,大力推行结对帮扶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企业经营人才和技术骨干322名,一批带动力强的“新秀才”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产业集聚添动力。围绕拓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品牌树在产业链上的“四链”模式,大力实施“万千百十”规模养牛、北部塬区果产业整塬推进、设施蔬菜整川推进“三大工程”,2018年以来,先后跨区域跨产业建立党建联盟4个、产业链党组织17个、专业合作社800个,全区乡村振兴的产业势能显著增强。

    四是聚焦组织保障,在夯实基层基础中推动乡村振兴。提高经费保运转。坚持资金向基层倾斜、资源向一线下沉,持续加大基层党组织经费投入,村级办公经费由2.1万元提高到5万元,村干部报酬最低的由1.8万元提高到3.1万元,最高的达到4.5万元,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改建阵地强功能。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活动阵地的聚合作用,全面开展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达标“清零”行动,2018年以来,整合资金2300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党建阵地132个,在全区各行政村设置了“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推进电商网点、金融网点向党组织活动场所整合,打造了一批集党员活动、服务发展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家”。拓宽源头壮集体。持续抓好村集体经济项目实施,全面推广“党组织+国有三公司一平台+企业+农户”“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投资分红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等集体经济,全区集体经济存量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3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402.42万元,村级党组织引领和推动乡村振兴、凝聚和服务广大群众的能力持续增强。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5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