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组工网首页 >正文

让红色文学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粮仓”

来源: 甘肃省通渭县委组织部 郭龙 更新于: 2021-05-25 11:54:06

    红色文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食粮,在党的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为无数党员干部提供了精神力量。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需进一步用好红色文学这个“精神粮仓”,不断从中汲取营养成分,努力提升自身干事创业的本领。

    读《可爱的中国》,做忧国忧民、奋发图强的“好男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初心和使命,86年前,在阴森的牢狱里,在《可爱的中国》里,洋溢着方志敏对中国未来无法阻挡的阳光与希冀。为了拯救“母亲”,唤醒民众,他毅然选择用生命来守护祖国。作为党员干部,当从《可爱的中国》中汲取革命先烈忧国忧民、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不断涵养忠诚的政治品格,立志报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并将爱国作为一种光荣和神圣的使命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党员干部还要读懂“国之大者”的内涵,立足本职岗位,牢记初心和使命,不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以实际行动做爱党爱国的“好男儿”。

    读《就义诗》,做追求真理、不惧牺牲“赓续者”。追求真理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我们党一直在不断追求真理中前行,无数共产党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烈士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造幸福的真理,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作为党员干部,当从《就义诗》中汲取革命先烈追求真理、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做法,树立终身追求真理的目标,不断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营养动能,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做新时代党的理论的“赓续者”。

    读《七律·长征》,做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前行者”。“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又谈及长征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发扬长征精神。作为党员干部,当从《七律·长征》中汲取共产党人百折不挠、无坚不摧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苦中作乐、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做“老好人”、当“太平官”的私心杂念,焕发舍我其谁、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手的山芋,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时刻豁得出来,以昂扬的斗志,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读《我的“自白”书》,做坚贞不屈、舍身取义的“奉献者”。这份共产党人的“自白”书,昭示着革命者坚贞不屈、舍身取义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人读了浑身有力量。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当从《我的“自白”书》中汲取共产党人不懈的斗争精神,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正确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切实增强自身斗争意志和斗争本领,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斗争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还要将斗争与奉献结合起来,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将领悟的精神和学到的本领用到为人民办实事上来,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甘做为民服务的“奉献者”。

010070160040000000000000011110541127488840